连云港和盐城地区地闪活动规律对比分析

来源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暴经常出现在中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持续时间短,能量巨大。连云港和盐城均位于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且为相邻的两个城市。故中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会同时或先后影响这两座城市的某些地区,将两个城市的地闪活动情况进行统计对比,有利于分析江苏东部沿海地区闪电整体分布规律及地区差异对两城市地闪的影响情况。本文通过对连云港和盐城地区2007- 2010 年一月至十二月的闪电定位资料结合GIS 分析了两地的地闪活动规律:如两个城市的城市概况、闪电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地闪强度分布特征,发现两地雷电活动具有以下相似和不同的雷电特征:(1)连云港和盐城地区地闪特征是相同的,两地均负地闪都占绝大多数;地闪月变化活动规律基本上呈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8 月份,闪电月变化比较剧烈,均是夏季高发期:即在5-8 月最多。而盐城9 月份闪电发生数仍然较多;两地地闪的日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下午和凌晨均是闪电高发期,上午闪电发生频次较少。两地雷电地理分布明显不同。(2)连云港和盐城地闪空间分布很不平均。闪电几乎落在两个地区的各个角落,但是有很明显的地区差异性。连云港地区的雷电活动主要集中在东海县西北和东南地区以及灌南县西部地区。特别是东海县地区,是雷击密度最大值地区;盐城地区的雷电活动更为集中,主要集中在西部,即蒋营镇和楼王镇附近。(3)两地地闪强度的分布特征相同。两地正地闪的波形变化均比负地闪的波形变化缓慢。且电流强度集中在正负20KA 至50KA 之间。通过对两个城市雷电活动规律的对比分析,可以更好的进行两城市资料的共享和互补,更好的为日常的防雷预报、预警服务。
其他文献
闪电闪击地面物体导致跨步电压伤人是闪电可能伤害人体的数种形式所占百分比最多的一种.GB 50057-2010 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将保护人身安全的防跨步电压的措施写入规范,足见“以人为本”,生命是最宝贵的.但是,规范基本参照或者说照搬IEC 62305:2010 相关条文,规范没有给出闪电闪击跨步电压计算公式,也没有给出闪电闪击跨步电压达到什么量值范围可能将对人体和牲畜造成伤亡事件,也未说明如
利用1961-2005 年观测、NCEP 再分析资料和北京气候中心发展的气候系统模式1.1 版本(BCC-CSM1.1)模拟的逐日最低温度资料,首先采用优选格点回归方法(the Optimal Points Regression,OPR)将网格资料降尺度到台站上,然后再应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法(the Objective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for Regional
通过对北京地区18 个台站1979~2009 年平均温度均一化资料的对比分析,证实热岛效应对海淀(城市)气象站记录的平均气温的绝对影响随时间显著增大,近20a 尤为突出,但其相对影响即热岛增温对全部增暖的贡献却呈下降,基准站(18 站)年平均温度变化速率为0.51 ℃/ (10 a),热岛效应使得海淀站年平均温度每10a 增暖0.44℃,北京城六区来看,除去大的气候背景增温单因素的热岛增温贡献率达
雷电是发生在积雨云中的强烈的发电现象,雷电的发生会伴随着瞬时高电压、大电流、强电磁辐射等有巨大破坏作用的物理效应,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雷电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越来越严重。以往,气象台站用年平均雷电日数来估算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随着闪电定位系统的大范围应用,提供了获取大范围测量地闪密度的有效手段。雷击大地密度值Ng在防雷工程设计和雷击风险评估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参数,其值
本文根据《1998-2009 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资料》,在对近12 年全国雷电灾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等分级的基础上,选择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作为数据库的载体,以此建立全国雷电灾害数据库。进而将零散杂乱的相关雷灾信息资料数据变成一个有序的系统源。以后台数据库作为数据源,Microsoftvisual studio2005 作为开发系统实现的雷电灾害资料各种组合条件的查
焦化厂是专门从事冶金焦炭生产及冶炼焦化产品、加工、回收的专业工厂,是冶金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车间和生产工艺装置大多存在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雷击事故时有发生,因此,焦化厂雷电和静电安全防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近几年对焦化厂的防雷、防静电检测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此对其检测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和注意事项做一探讨,供防雷检测人员参考和讨论。
雷击风险评估作为一项主要针对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爆炸危险环境等关系到公共安全的建设项目实施行政许可(防雷设计审核)的技术性依据,需要体现其公信力、权威性、综合性和系统性。雷击风险评估不仅要为建设项目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和日常维护提供科学依据,还要为应对雷电灾害预警,雷电灾害可能引发的燃烧爆炸、人员伤亡、系统瘫痪、恐慌骚乱等延伸灾害和后果所应采取的配套预防和应急响应措施,提供科学、系统的综合评估
本文以某石化企业易燃易爆气体储罐遭雷击这一事件为例,防雷技术人员通过对事故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后得出结论,此次事件是由人为操作失误直接导致的雷电诱发的D 级雷电灾害,万幸的是除了部分财产受损外没有人员伤亡。对此事件进行深入的剖析不难看出防雷保护对于易燃易爆场所的重要性,通过对该企业现有防雷装置的实地勘察和检测,我们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思考。作为防雷工作者,我们
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就监控系统易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及可能侵入的途径进行探讨。
通过分析雷击建筑物附近引起内部系统故障的概率PM,推出了与建筑物屏蔽效能有关的因子KS1 和与建筑物内部屏蔽体的屏蔽效能有关的因子KS2 在0.2w 到w 区间段的分段函数表达式,使与LEMP引起内部系统失效有关的风险分量RM 计算更加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