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吡咯及其共聚物功能化环氧树脂基防腐涂料制备研究

来源 :2009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12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聚吡咯和聚苯胺/聚吡咯共聚合物为功能成分,环氧树脂为成膜物质,制备防腐涂料,研究了其对不同类型钢的防腐性能,并考察了功能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对涂料防腐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聚吡咯含量为5%(质量分数,下同)时涂层对2205双相不锈钢的防腐性能较好,共聚物含量为5%时对低碳钢A3的防腐性能较好,其腐蚀电位分别提升1.274和0.268V。
其他文献
通过键合二乙烯三胺双水杨醛争单水杨醛Schiff碱制备了两种含Schiff碱基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二乙烯基苯共聚物大孔螯合树脂,研究了它们对金属离子(Cu2+、Co2+、Ni2+和Zn2+)的吸附作用。红外光谱表明,两种螯合树脂中存在Schiff碱基以及Schiff碱基能同离子发生络合作用。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螯合树脂对金属铜离子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均较大,颗粒内部扩散模型可用来描述两种螯合
以介入手术器械——组织切割射频热封合止血刀为应用背景,制定了筛选正电阻温度系数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PTC Polymer)的原则;制备了PTC Polymer;测试了其功能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达到了射频热封合切割组织和快速止血要求。以此作关键部件的热封舍器械具有安全闭合并离断直径细小到为7mm的血管;血管闭合前无需单独游离;适应不同结构的组织闭合;无烟雾,手术视野清晰;无炭化,器械表面与凝固组织间
针对人工食管用的TiNi形状记忆合金,实验研究了合金的细胞毒性,并用TiNi合金的加速降解方法模拟长期植入人体时的变化,对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生物相容性进行了初步探索性研究。研究表明,从体外实验结果来看,TiNi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客性,其降解产物符合细胞毒性要求,呈阴性。最后对TiNi形状记忆合金在人工食管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鉴于人体环境的复杂性,开发无镍形状记忆合金,将是形状记忆合金应用
温敏水凝胶作为一种智能高分子材料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由于它的温度敏感性在生物医学、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分子设计利用接枝共聚法将低熔点的结晶性,不同分子量的PEG接枝到高熔点的PVA高分子骨架材料上,获得具有可逆相变特性、不同相变温度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在此基础上制备温敏性水凝胶,对其温敏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用DSC方法对干凝胶的相转变行为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索PEG在相变温度
生物在长期进化和演变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独特的结构组态,此结构对生物部件具有某种优异的性能起到重要作用,且这种结构是难以通过人工手段获得的。Al2O3短纤维常用作保温材料,而蚕丝是一种好的绝热保温材料。选用蚕丝为模板材料,经AlCl3溶液浸渍后进行有氧烧结,制备具有蚕丝结构的Al2O3短纤维。研究了制备工艺参数对Al2O3短纤维组织和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其遗态转变过程。结果表明,所得Al2O3短
采用水解缩合共沉淀-水热合成的方法,通过调节反应体系的酸度,将稀土离子引入到介孔SiO2中,得到稀土掺杂荧光功能有序介孔材料。采用ICP-AES、SAXS、N2吸附、XRD、29Si NMR、T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其结构与荧光性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一定升温程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苏州高岭土进行活化,得到热活化的高岭土。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FTIR)和热重分析(DTA-TGA)等手段监控高岭土在不同条件下晶体结构与化学成分的变化;同时,用简单易行的方法测试了活化前后高岭土的比表面积(SSA)、pH值、极性等的变化情况。在升温活化过程中,高岭土化学成分与晶体结构变化因不同温度阶段而不同:在200℃以前主要是表面吸附水的脱出;200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Ru/CeO2氨合成催化剂,考察了还原条件对其氨合成性能的影响。通过CO化学吸附和XPS等表征手段,对还原条件影响Ru/CeO2催化剂氨合成性能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还原温度为500℃、还原时间为4h时制备的催化剂样品具有较好的氨合成活性。在给定的还原温度下,还原时间不仅明显地影响金属钉的分散度,而且会影响载体CeO2表面氧的还原。Ru/CeO2催化剂的高活性归因于钉粒子分散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不同含量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TiO2纳米复合材料并以其为光催化剂,对氨基甲酸酯农药抗蚜威进行了可见先催化降解的研究。考察了不同光催化剂和光源条件对抗蚜威降解效率的影响。实验表明,MWNT-TiO2纳米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与全光谱条件下均有较好的光催化效果,而以含10%(质量分数)MWNT的光催化剂的效果最佳。
选用导电二氧化钛、不锈钢纤维和高分子抗静电剂等浅色抗静电添加剂制备了3种浅色抗静电高密度聚乙烯,考察了添加量、添加工艺对抗静电高密度聚乙烯电阻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种添加剂均能制备体积电阻率<1×108Ω·m的浅色抗静电材料;与模压成型工艺相比,采用挤出成型工艺制备的抗静电材料逾渗阀值更低,力学性能更为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