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马铃薯主产区田间杂草分布及除草剂使用调研分析

来源 :2021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l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调研区域马铃薯主栽品种丰富,土壤类型多样,广泛分布于海拔10~3650m的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域,包括24个省68个地级市113个县,调查人员为多年从事马铃薯田间生产研究的技术人员,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靠性。调研内容包括种植区主要杂草类型、分布、危害;马铃薯田间使用除草剂名称、成分分类、喷施时期及方式。中国马铃薯田间杂草一般在出苗前后进行化学药剂防控,并且以苗前土壤喷施为主要方式。另外, 有5个点播种前喷施除草剂,1个点在收获前喷施除草剂杀青。通过对马铃薯种植区除草剂使用情况的调查,多种药剂在多个调查点出现叶片发黄、卷曲、坏死、植株停止生长等不同程度的药害。从2020年度药害来看,其中复配型除草剂的要害比例较大,约占出现要害药品种类的40%,其次是脲类和有机杂环类,均为15%;这些药剂在其他地点使用未发现药害现象,对比分析,这种药害的产生可能由于种植户在使用除草剂过程中喷施不当或者未按要求计量使用造成的。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对正常浇水和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叶片喷施液态钙肥, 测定不同时期马铃薯的形态、生理和产量等指标, 旨在分析外源喷施液态钙肥对干旱胁迫下抗旱性不同马铃薯的影响, 以期为钙离子参与干旱胁迫反应的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陕北地区土地广阔、土质疏松、平均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是当地的传统优势农作物.从气候因素、地形因素方面分析了陕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并从整地与施肥、种薯选择与处理、规格播种、中耕培土、病虫草害防治、及时收获等方面总结出适宜陕北旱作区的高产栽培技术,对提升陕北旱地马铃薯生产水平意义重大.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中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带,马铃薯是乌兰察布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在20万hm2左右,年产鲜薯总量约350万t,马铃薯产业成为乌兰察布市的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夯实产业基础,科研推广部门一直致力于马铃薯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经过多年的摸索,将马铃薯高垄膜下滴灌绿色栽培技术作为重大技术进行全市推广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将技术推广经验进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与下一步的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栽培技术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为提高菜农土地的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益,探索出了马铃薯复种白菜的高效栽培种植模式,年总产值达8000元/667m2左右.现将该种植模式的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介绍,以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高呼伦贝尔岭南及周边地区菜农的经济收入.
块茎外观表型信息的定量评价对马铃薯优质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马铃薯块茎形状、芽眼密度和芽眼深度的评价多数基于肉眼视觉评价或人工手动测量,主观性强,且难以对较为复杂的几何特性进行可靠的表型分析.由于块茎不同形态特征存在关联,形态性状的综合分析对马铃薯育种至关重要.研究证明了通过三维图像分析方法定量化评价马铃薯块茎芽眼特性及形态对称性的可行性, 首次提出了表征块茎形态对称性的三维指标, 并且明确
马铃薯浅埋滴灌精准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在乌兰察布市多年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基础上,从滴灌设施、播种、中耕、水肥管理等环节对马铃薯无膜高垄滴灌栽培技术进行改进,利用配套农机具,在垄上将滴灌带浅埋于土壤5~8cm处,即可防止鸟类、野兔等破坏,又能将水肥按需精准送到马铃薯根部,水肥随水滴入土壤,避免了常规追肥中水分、化肥裸露地表而大量挥发的损失,减少了灌溉过程中田间径流造成的水肥损失,从而实现水肥一体化精准管
干物质、淀粉含量是评价加工用薯的重要指标, 与原料薯和加工薯制品的质地特性相关。基于自主研发的马铃薯内部品质光谱检测装置进行光谱数据采集, 该装置由2个50 W卤素光源、石英光纤、复享PG2000L光谱仪三部分组成, 光谱采集方式为漫透射方式, 光源入射方向与出射方向呈120°,波段范围368~1039 nm。分别采集74条马铃薯光谱数据(包含37个品种, 每个品种采集2条)用于干物质、淀粉偏最小
对马铃薯的超高产事例进行施肥方面的分析.结果显示,马铃薯高产离不开足够的肥料,但施肥不得当的话,施肥量高反而会降低产量.经分析比较,单一氮源可能是不能大量使用氮肥的原因,也可能是引起肥料效率低的重要原因.在提供充足的铵态氮的同时配合一定比例的硝态氮,可以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实现马铃薯的高产高效,从而提高马铃薯的生产效率.磷肥来源的多样性也可以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钾肥来源的多样性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板
马铃薯在12~25℃环境下4~5d内极易萌芽,发芽薯含有龙葵素,食用超0.2mg/g可导致窒息甚至死亡.发芽是马铃薯贮藏过程中导致劣变和损失最严重的问题,其损耗占总产量的20%以上.国家标准明确了发芽缺陷是商品薯分级指标之一.许多学者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对发芽马铃薯进行了检测识别.该方法可识别黄、紫、绿、黑不同颜色芽体, 在深芽眼或者未在深芽眼里的尺寸小的萌芽也可被检测出, 模型能一定程度的克服深芽眼
化肥减施提质增效是实现化肥从"零增长"到"负增长"的有效举措.为研究马铃薯节肥寻找适宜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比例,试验以马铃薯"青薯9号"和玉米"渝单33号"为试验材料进行马铃薯玉米套作及马铃薯净作试验.研究定量有机质下,减施复混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复混肥用量的减少,净作和套作处理马铃薯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产量、干物质产量以及氮磷钾积累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有机肥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