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反复脱位的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m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髋关节手术无论选择何种手术入路,术后并发脱位都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半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伤害。而总结文献分析有软组织松弛、假体植入位置、假体的选择及撞击等多为其致病因素,如何准确识别其确切诱因对手术或非手术矫正非常重要。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并探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反复脱位的原因及预防、处理的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运用髋置换快速复健操对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舒适度依从性的影响和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创伤关节病区的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166例,选取其中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83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另以2014年7月-12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手术83例患者为实验组。
目的 探讨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痛风性腕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对10例痛风性腕关节炎的患者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行滑膜切除术,术中行关节镜检,增生滑膜切除;对合并三角纤维软骨损伤的患者,给予必要的镜下修复、成形、尺骨茎突薄层切除术(wafer)。
目的: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是指膝关节骨性结构的坏死,最常出现在股骨内侧髁,是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手术指征之一。由于骨坏死发生率低,且病理改变与骨关节炎存在差异。为此,我们对照研究比较研究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与骨关节炎的中短期临床效果及手术技术差异,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Introduction: Intervertebraldiscdegeneration(IDD)isachronicconditionaffectingthestabilityand flexibilityofthespine.Asthelargestavascularorganofthebody,thediscisindentifiedas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椎板减压后外侧融合并后方椎间融合与单纯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1月的53例患者腰椎退行性疾病(其中腰椎滑脱3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23例)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后路椎板减压后外侧融合并椎间融合36例,单纯后外侧融合为17例。
目的:分析应用带袢钢板双(Endobutton)重建喙锁韧带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峰端骨折效果。方法:对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峰端骨折12例均采用带袢钢板行韧带重建,术后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进行评分。
背景资料: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绝大多数患者都通过非手术方式治疗,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很少,特别是单纯性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主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髓核脱出压迫单侧或者双侧脊神经根所导致的一类颈椎,引起患者受压迫或刺激的神经根所支配区域的疼痛以及该区域相应的神经功能消失。
目的:在因骨溶解和内衬失败进行翻修手术时,用骨水泥将新聚乙烯内衬固定于稳定金属髋臼内是可选择的手术方式。如果金属髋臼外翻或前倾角度不良,单纯更换内衬可有脱位风险。本研究拟了解聚乙烯内衬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接触面积以骨水泥固定于金属髋臼内的早期力学强度。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05~20013年在本院诊治的15例股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原发性恶性肿瘤(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3瘤,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血管内皮瘤1例)9例;转移瘤6例。行病段广泛切除人工假体置换6例;转移性病灶刮除,骨水泥充填,DHS或PFN内固定6例;原发恶性肿瘤髋关节离断术3例。转移瘤6例、9例原发性肿瘤
跟痛症是一种以足跟部疼痛、行走困难为主症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动静结合理论是中医骨伤科治疗原则之一,亦是筋伤疾病的核心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