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频率对铝合金双极脉冲模式微弧氧化性能的影响

来源 :第7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i504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双极脉冲微弧氧化电源在不同频率下对6061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并对试样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脉冲频率的增加,试样表面微弧放电火花数量增多,放电火花直径和氧化层表面放电孔径变小,膜层表面粗糙度相应减小,氧化膜层中致密层所占比例增加,α-Al2O3的含量增多,成膜速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能耗相对应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其他文献
选用某些添加剂研究出一种新的酒石酸盐碱性镀铜工艺,对其镀层的结合力、镀液性能进行了检测,并重点考察了添加剂的电化学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配方大大改善了镀层的脆性问题,能直接镀上呈均匀半光亮、使用电流密度宽、中等厚度的铜层;极化曲线分析出4种添加剂对扩宽使用电流密度,提高阴极电位,改善铜沉积过程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地磁场环境下,对18CrNi4A钢进行单向静载拉伸实验,采用磁记忆方法检测试件表面磁场强度法向分量Hp(y)值。通过实验研究了静载拉伸过程中18CrNi4A钢板状试件Hp(y)值的变化规律,以及Hp(y)曲线斜率的绝对值|k|与拉伸载荷F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结合位错缺陷和磁畴的相互作用理论对试验现象加以解释。且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采用磁记忆方法检测铁磁性构件表面应力状态的可行性。
喷射电沉积快速成形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电镀新工艺,具有普通电镀所不具备的一些优点。本文综述了喷射电沉积快速成形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该工艺在再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采用阳极电沉积法制备了电解海水清洁制氢开发用析氧抑氯阳极,通过在锰的氧化物中掺杂V、Mo、Fe、Co、Ni、W等元素离子,研究掺杂元素对阳极析氧抑氯选择电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FESEM、XRD、EDS及极化曲线等方法对氧化物形貌、结构及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元素掺杂没有改变氧化物的晶体结构,掺杂后的锰系氧化物仍为γ-MnO2晶型;Co、Ni元素的掺杂降低了氧化物涂层阳极的
通过浸泡实验和电化学测试的方法研究了AZ91D镁合金在不同体积分数的乙二醇型模拟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腐蚀行为。测定了AZ91D镁合金在不同体积分数的水-乙二醇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浸泡后的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纯水中AZ91D镁合金存在严重的点蚀,随着溶液中乙二醇的含量增加,AZ91D镁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在纯的乙二醇溶液中AZ91D镁合金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腐蚀速率最小。
铝合金铬酸盐化学转化使用的六价铬化合物毒性大,对人体和环境伤害严重,无铬转化已成为六价铬替代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热点。钴基转化处理是一项发展较晚但应用前景光明的无铬转化新技术,本文对此项技术的历史发展、成膜机理、溶液组成及耐腐蚀机制做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介绍了一些典型的钴基钝化配方,提出钴基无铬转化技术应在溶液组分选择、优化和提高溶液稳定性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采用活性屏离子渗硫技术,在CrMoCu合金铸铁表面制备出以FeS相为主,厚度约为8μm的蜂窝状立体结构的离子渗硫层。干摩擦条件下,活性屏离子渗硫表面的摩擦系数随载荷与频率的增加而降低,平均摩擦系数与传统离子渗硫表面相近,比未渗表面大约降低了50%;体积磨损量随载荷与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平均体积磨损量与传统离子渗硫表面相近,比未渗表面降低了50%以上。活性屏离子渗硫表面具有良好的减摩耐磨性能。
对微/纳米硅酸盐矿物粉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将微纳米硅酸盐矿物润滑油添加剂以质量比为0.5%分散在汽油机润滑油SJ10W-40中,利用摩擦磨损实验机考察它们的抗磨、减摩及自修复性能,并与润滑油SJ10W-40进行对比。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试样磨痕表面的形貌和元素组成,并进行了EDS能谱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润滑油SJ10W-40相比,添加硅酸盐矿物润滑油添加剂后,摩擦
利用纳米结构和微米Al2O3/TiO2喂料制备出两种陶瓷涂层,并考察了两种涂层从室温到800℃的摩擦磨损性能,并探讨了两种涂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两种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都明显受温度的影响。在室温下,两种涂层都具有最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和相似的磨损机制;但高温时(200℃<T<800℃),磨损率提高了1~2个数量级,纳米Al2O3/TiO2涂层的磨损过程为塑性变形,分层和剥离,微米涂层的磨损机
采用加压氢还原技术分别以Cr3C2和BaF2/CaF2共晶为核心制备出Ni致密包覆的复合粉末,并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NiCr-Cr3C2-BaF2/CaF2耐高温固体润滑硬质涂层。运用光学显微镜和带EDX能谱的扫描电镜观察涂层的显微结构和组成,分析了涂层的孔隙率、显微硬度和涂层的结合强度,并使用SRV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涂层孔隙率低,显微硬度和结合强度较高。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