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次贷危机看美国资产证券化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化,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其深层次的体制根源。次贷危机暴露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其多个环节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存在着风险被放大的可能性。本文首先分析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蕴含的风险,然后从次贷危机看美国资产证券化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完善资产证券化监管体制的启示。
其他文献
《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民事法律,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包括明确国家、集体、私人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以及加强对物权的保护。相对以前的法律,物权法突出的特色是在私权保护方面设计了很多创新制度,其意义积极而深远。“有恒产者有恒心”,对于私人财产的保护,是维护广大亿万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是实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标的需要。为此,笔者从房屋所有权、征地拆迁及补偿、相
西部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且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加强西部水资源的保护及污染治理已经刻不容缓,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于在西部地区的水资源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进行了简要介绍,说明了西部水资源面临的困难和水资源生态补偿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建立、完善西部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议。
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与人口膨胀严重制约着世界经济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全球共同追求的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国西部人均资源相对短缺、资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的现状,决定必须从科学发展观出发,积极建设西部资源节约型社会。现阶段我国相关的法律保障还有待完善,借鉴德国、日本等国外
流动人口犯罪已成为大中城市刑事案件上升的首要因素。通过对抽样调查和近年来市、区流动人口登记统计以及本区政法部门有关流动人口犯罪特点的综合分析、研究,客观分析流动人口的现状、特点,准确剖析其违法犯罪成因,是做好大中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新课题。
民族医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但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业内通行的保守、传统的自我封闭式保护和过于倚重《中药品种保护条例》进行行政保护等保护手段不再能适应社会发展,从而极大的阻碍了传统民族医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从《专利法》的角度来思考,运用法律手段更为有效地保护我国传统民族医药。
政府责任既是通向法治政府的唯一途径,也是使政府与人民达成和谐的重要桥梁,但我国目前对于政府责任的概念还远没有形成共识。本文提出了新的政府责任概念,全面分析了概念的阶段、机制、要素及内容,对政府责任的分类进行详细研究,进一步提出责任的十种划分方式及其意义,揭示政府责任的本质,并描述了政府责任体系的大致轮廓。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进程中,人民法院应当扮演重要角色,发挥主导性作用。目前全社会对此重视程度有待加强。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提出背景,明确人民法院的角色应当定位为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统筹者、机制有效运行的协调者、机制在制度层面的最终保障者。通过对此的进一步剖析,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改革的着力点,即我国要建立一整套以诉讼为核心、各种非
西方刑罚目的理论上一直存在着报应刑和目的刑的争论。我国理论界关于报应能否成为刑罚目的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事实上,作为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体现以及刑罚正义原则的要求,报应已成为是我国刑罚的首要目的。刑罚的报应性贯穿于我国刑罚体系的始终,只是不同的刑种体现出来的报应性的程度不同。
当代俄罗斯的《民法典》并未采用大陆法国家通行的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的结构性二分法,而是根据法人的发起人(或出资人、参加人)与法人,对法人财产的权利强弱及权利性质的不同,将法人分为财产构造递进排布的三大功能群落。这一法人体系特征也通过我国的《物权法》渐诸于我国的法人制度,但我国的法人体系序列仍有借鉴俄罗斯民法进一步梳理与完善的必要。俄、中法人体系特征的背后,是对法人乃私法中的交易人格的传统定义的反思,
公司法上的停止侵害请求权作为来源于民法上的制度,其价值诉求是以较少的成本阻止较大的损害发生的效率性原则,它对于公司内部制衡有缺陷的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弥补功能。在制度设计上,基于我国公司治理中监事会权力的虚置的考虑,它的行使主体除了股东以外,理应将监事纳入;请求制止的范围只能是明确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禁止性的行为,一般性的注意义务和需要具体裁量的忠实义务的违反不应纳入制止范围;制止对象为董事、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