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鳍新光唇鱼精子的超低温冷冻保存

来源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ugjl012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对软鳍新光唇鱼进行了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以解冻后的精子活力为指标,采用稀释液D-15,设计不同的抗冻剂种类和浓度,以及不同的实验条件(包括稀释比例、冷冻体积、4℃平衡时间和解冻温度)探索软鳍新光唇鱼精子的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综合以上最佳实验条件进行保存,解冻后精子的最高活力为(29.67±0.47)%,不到鲜精活力的50%,这可能与精子本身的质量有关,而软鳍新光唇鱼精子质量的好坏可能与异地保育物种的饲养管理有关。因此,在亲鱼培育管理中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捕获诱发的压力,尽量提供适合的养殖条件。
其他文献
以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病原性河流弧菌,并采用灌胃的方式将标记的河流弧菌导入青石斑消化道内,通过记数追踪标记的河流弧菌在青石斑肠道中的粘附和定植,同时检测河流弧菌粘附定植对青石斑肠道各类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说明青石斑前肠和中肠均为河流弧菌的主要粘附部位。通过检测河流弧菌粘附定植对青石斑肠道消化酶的影响发现,标记河流弧菌的定植能够显著降低前肠蛋白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以及后肠脂肪酶活性。综上结果表明,病原性
以2005-2007年采捕于荣成、日照、青岛和长岛的4个地理种群野生黑鮶亲鱼及2006年选育的F1亲鱼为亲本,采用杂交选育、群体选育和家系选育相结合的方法在2009-2011年成功建立了42个家系和6个杂交群体。采用比较分析和方差分析对所建立的各家系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每年各个家系体重差异较大,体长变化较小。综合筛选获得10个优良家系和2个优良杂交群体。当以种源(即杂交亲本)为单位时,R
本篇是以有经过半淡碱水前适应一至二天再行转移与直接转移至碱水相较,试着去阐明为何有经过前适应便能使鱼体能去调应,进而能活存于高盐度环境中。而本篇结果发现经前适应两天后,其鳃及肝藏肝醣磷酸化酶(GP)活性在转移后一小时内与直接相比有所减少,但鳃上肝醣含量及血清中葡萄糖含量都明显增加。此外,有经前适应组其渗透虽然也随盐度适应而升高,但其变化幅度缩小减少其影响。而在离子调节部分,直接转移组血清中离子含量
本文研究了饥饿胁迫及不同饵料对胭脂鱼仔、稚鱼摄食及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胭脂鱼仔稚鱼培育过程中的营养调节和科学管理提供资料。研究共设计5个实验组,各组分别观察开口摄食情况,在开口后第1、3、5、10、20、30天取样测量全长、体重等数据。实验表明,饥饿对胭脂鱼仔稚鱼的生长发育起延迟作用,但其对饥饿的耐受性相对较强。不同饵料在不同时期对仔稚鱼的贡献不同,建议在仔稚鱼培育过程中使用混合饵料。
通过投喂经赖氨酸及裂壶藻强化的卤虫,研究其对半滑舌鳎稚鱼生长性能,主要消化酶活性(淀粉酶,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胆囊收缩素(CCK)、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皮质醇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赖氨酸组淀粉酶活力在8D时显著高于裂壶藻组,12D和16D时显著高于空白组。赖氨酸组的CCK浓度在16天时达到3187.3pg/g,显著高于空白组。赖氨酸组T3浓度在16D时
本研究对采自中国东营、青岛、舟山和温州近海4个翎鲳地理群体共87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第一高变区进行了扩增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429bp的控制区第一高变区上检测到23个单倍型,每个群体的单倍型都广泛地分布在单倍型邻接关系树上,不存在明显的谱系结构。AMOVA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呈现明显的单峰状态,中性检验的结果提示翎鲳可能经历过群体扩张事件。本研究显示翎绍群体
电感受器包括壶腹型电感受器和结节状电感受器,仅存在于软骨鱼类、少数硬骨鱼类及部分两栖动物的水生阶段。经多个学者的研究,电感受器的两个可能来源为神经嵴和外胚层板,它们在发育过程中都由不同的基因调控网络控制,许多不同的功能基因参与其中。为进一步认识和解释电感受器的个体发育及系统进化历程,有必要应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对电感受器发育相关功能基因表达及细胞迁移等进行研究。
本研究采用AFLP标记技术研究了刀鲚群体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现状,并探讨了中、日刀鲚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研究结果显示:中国3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52.88%,49.13%和44.88%,略高于日本群体的30.90%和33.05%;长江口的凤鲚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大于刀鲚群体;UPGMA树结果显示日本两个群体的所有个体在系统树上形成了一个小的分支,但是整体上仍然与中国群体形成了一个大支;中、日刀
本文利用同步辐射硬X线对一尾透明金线鲃进行无损检测,并对口鼻部结构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同时以两尾滇池金线鲃头部侧线系统作为比较。研究显示,透明金线鲃口鼻部没有感觉管,但有大量突起结构;根据这些突起的分布位置、虚拟切片结果、以及与滇池金线鲃头部侧线系统比较,其下颌部缝线状排列椭圆形突起及头部粒状突起应为表面神经丘;而陨石坑状突起推测也是表面神经丘类侧线器官,但暂未在其它鱼类中见有类似结构报导。这一结果
本研究设计并筛选了中国鱚的微卫星引物,以为中国鱚的群体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HaeⅢ酶对中国鱚的基因组进行酶切,经过富集(AC)n和(AG)n后构建了中国鱚的微卫星富集文库。运用菌落原位杂交的方法,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经测序共获得了81条中国鱚的微卫星序列。根据微卫星两端足够长的侧翼序列。利用2010年10月采自东营的24个个体对能够扩增出清晰条带的位点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