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Ⅱ)-乳糖酸酰胺基乙胺配合物的合成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d04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乳糖酸和乙二胺为起始原料,通过生成酰胺类N-糖苷(实验室合成),成功与金属铂发生配位反应,构成一种具有双药效基团的物质A。期望其具有生物活性。
其他文献
人们在合成具有孔洞、磁性以及新颖拓扑结构的配位聚合物时,经常采用的是那些刚性的吡啶多羧酸和苯多羧酸类配体,而相对较少使用具有多种构象的环己烷多羧酸类柔性配体。最近,人们在合成对位环己烷二甲酸的配位聚合物时,发现其有趣的构象转化。顺式1,2,3,4,5,6-环己烷六甲酸(HL)具有高对称性、多配位点等优点,可望用于构筑有趣的配位聚合物。本研究采用常温溶液法和高温水热合成等方法,在不同的反应条件得到了
由于金属膦酸配合物具有潜在的磁性、催化、离子交换等性质以及在微孔材料领域的应用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本文采用(1-羟基-2-吡啶-3-乙基)-双膦酸配体与d金属离子Co(Ⅱ)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了一个新的多聚配合物:Co{[3-(CHNH)CHC(O)(PO)]}6HO,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它的结构。
近年来,多吡啶配体及其配合物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研究,原因在于此类配体不但具有众多的配位原子和较为特殊的分子构型,在配位过程中可采取多样化的配位方式,有可能构筑出具有新颖拓扑结构的配合物,而且其配合物在分子识别、分子交换、电子传递和选择性催化等方面具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多吡啶配体N,N-Bis(pyridine-3-yl)methylpyridine-2,6-dicarboxa
以乙酸铅、己二酸、2,2─联吡啶(2,2-bipy)和水为起始反应物,在水热体系中175℃反应6天,得到棕色片状晶体[Pb(2,2-bipy)(CHCOO)]。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P2空间群,a=15.361(7)A,b=9.505(4)A,c=8.198(4)A,β=92.854°,V=1195.5(9)nm3,Z=4,F(000)=768,R1=0.03945。该化合物的结构主
作为新型的光致变色材料,二芳乙烯化合物由于其良好的热稳定性、优良的耐疲劳性能、较快的响应速度及高的光转化率,近年来已成为光致变色研究的热点,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光信息存储、分子开关、多彩色显色器、光驱动分子机器等。而超分子化学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基于分子有序体和分子间非共价键连接,在分子识别、组合化学、动态化学等方面有重大的研究意义。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二芳乙烯
以具特定功能及结构的双、多核配(簇)合物为建筑块组装超分子,已成为制备功能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我们实验室以两类配(簇)合物为结构单元,组装了一系列配位超分子:一类以双核[M(μ-PhPPY)(CHCN](M=Cu(I),Ag(I))的线性配合物为前体,选择构型不同的无机及有机双、多齿配体为连接件,通过配位取代反应可方便地组装一系列荧光性能良好的低维配位超分子;另一类是以多核金属银(I)簇合物
氢键是弱相互作用的一种,由于分子内或分子间氢键的相互作用,可使配合物单分子之间相互连结,形成具有一维、二维或三维网络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从而降低体系能量,稳定体系结构,往往使配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明显的变化,进而产生了某些特殊的性质,如光、电、磁,生物活性等。本文报道的2种Co-配位超分子体现了自己独特的光物理性质。1.化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测定: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种Co配合物,{[Co(H
由过度金属和有机配体组装形成的配位聚合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它们在非线性光学材料、磁性材料及催化等诸多方面有着极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3,3,4,4-联苯四甲酸(bptc),4,4-联吡啶(4,4-bpy)和醋酸铜以1:1:2的比例在甲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水热反应(145℃,4天)得到了一种文献未见报道的三维铜的配合物。
伴随着实验科学家们不断制备出各类超分子的体系,其理论模型的研究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超分子体系的结构、分子间弱作用力以及各种物理/化学性质等等,都可以利用各种理论方法进行验证、模拟和预测。本文用密度泛函的方法研究了双核铜超分子体系-Cu2(OAc)4(3-PyBim)2的结构稳定性、氢键作用和自旋电于布居等性质,并利用对称性破缺方祛对分子中的磁性进行了研究。
近年来,由金属和有机构建单元所构筑的超分子体系在晶体学上展现出新颖和奇特的拓扑构型,同时这些超分子体系在主客体化学、催化化学、电子传导及磁学性质上的潜在应用前景,使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研究成为无机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非共价键作用力,如(w)-(w)堆积、氢键等分子间作用力成为构筑金属有机网络的重要驱动力。这些弱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在生物遗传信息的表达和传递以及超分子领域中分子组装的缠绕、互穿、互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