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清灰装置在QCF53/950-28-4.0型余热锅炉上的应用

来源 :第四届全国湿法冶金工程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cj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燃气高能脉冲除灰装置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特点及在QCF53/950-28-4.0型余热锅炉上的成功应用,工艺流程得到明显改善,本装置控制主机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7-300可编程控制器(PLC),系统由PLC,可实现手动控制、单台自动控制、联合循环、定时自动控制的设备操作、设备工作状态显示及相关控制参数的设定,设备维护强度大幅降低,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炼锌方法存在生产工艺流程冗长、设备利用率低、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开展了硫化锌精矿加压浸出直接产出合格上清液的技术试验研究,试验分别从加压浸出技术控制条件、工艺流程及加压浸出上清液净化除杂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最终得出了硫化锌精矿一段加压酸性浸出→二段加压中性浸出→氧压中性上清液净化除杂的硫酸锌溶液全湿法制液工艺.
通过用不同的溶液处理加压浸出渣,利用能将渣中部分锌溶解、水能将渣中水锌溶入,对比浸出率及回收率,同时考虑后液杂质含量,从而达到降低渣含锌,结合生产实际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浸出渣进行酸洗,酸洗液锌含量在65-88g/l,酸含量在130-170g/l,酸洗液返回加压釜作为前液;浸出渣经过酸洗后,难溶锌在一般在1.85%-4.12%间。当酸洗液返回加压釜时,渣中含锌随着渣率的减小而增大。结合后液及渣含锌
文章阐述了锰离子在锌电积过程中的主要反应原理,以及锰离子在锌电积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分析比较了不同锰离子浓度对电积过程产量、锌皮质量、电流效率、直流电单耗等的影响.同时还考查了向系统补加锰离子的最佳方式,并提出了湿法炼锌系统锰离子的控制范围.
介绍自硫化丁基橡胶衬里的特性,总结该衬里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湿法镍冶炼大型浓密机中的施工方法和防腐应用,其它湿法冶炼项目也可借鉴.对施工现场、腐蚀介质、设备结构等详细分析研究,制订了一套完整的防腐施工方案。决定采用具有高防腐易施工的自硫化丁基胶衬里技术作为该项目的防腐材料和施工方案。
KGL-30型真空去油炉是将盛放铜饼的料车定位吊装在卧式炉膛的轨道上,炉门是平行开启,炉门密封效果不影响。高温气化的混合水汽分离后有害气体高温焚烧即达到清新空气排放。不存在有害气体排放。且在操作过程中料盘是平行进出,故障率低、更换加热管只需打开炉门抽出坏电热管,插入新电热管即可。每炉次耗电约75KW、耗水480L、耗氮气20m3,总之KGL-30型真空去油炉较老式去油炉占地面积少,节能60%以上,
本文以我国某厂万吨钴项目为例简述了钴精炼过程湿法工艺水的循环和利用,说明通过对湿法冶炼工艺、辅料试剂、单元操作的优化可以做到工艺废液"0"排放,并对未来钴精炼湿法工艺的革新点进行了大胆前瞻。钴原料的浸出和萃取过程所使用的酸碱有多种选择,提取酸一般可选项为硫酸和盐酸,在较高温度下进行钴矿浸出硫酸相比较盐酸对设备及管道的材质要求较低,硫酸体系提取工艺工人操作环境远比盐酸体系好。同时,在浸出过程中选择硫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连续浇铸炉——可倾式浇铸炉,其性能、优点和旧式手工浇铸工艺的对比。KGL-22可倾式精碲浇铸炉是采用悬挂式机械支撑,该设备是由可倾式融化炉、翻转装置、可提升式搅拌器、搅拌桨平移及控制部分组成。本电炉设有1支K分度号热电偶,作为检测炉温用。翻转系统炉体由支架固定,手动运行翻转,配备手动可锁减速机,炉体可实现90度倾斜,可以按照需要决定翻转角度,动作平稳可靠。该熔化炉配有一个带嘴
本文介绍了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及特点,并对各种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优缺点进行分析.提出设计中如何通过有效的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提高低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保证设备与人身安全.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可分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接零保护TN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接地保护TT系统:中性点对地绝缘、用电设备采用接地保护的IT系统。中低压配电系统采用何种接地型式,应根据用电装置是属新建、改建、扩建中的哪一种,以及是否
本文以某厂的湿法炼锌净化渣为研究对象,对净化渣中有价金属进行综合利用,将含硫酸锌的贫镉液返回炼锌主系统,但由于受主系统液体体积影响,综合回收后的贫镉液返回体积受限制,这制约了综合回收的产能有效释放.综合回收产出的贫镉液能再深度净化,只需要再进行锌粉置换除镉,微量钴可以在综合回收除钻工序多加些除钴药剂可以实现达到电解的要求,铁、砷也可以在综合回收除铁砷工序补加亚铁盐除掉微过量的砷,在除掉Cd、Co、
探讨了转换法、缺点列举法、组合法几个常见的机械设备改进方法,然后对机械创新改进原则,以及机械创新思路进行了研究.创新设计,要遵循安全可靠性原则、成本降低原则、“零污染”原则、创新思路主要有需求法、组合法、借鉴法。机械设备创新改进的关键在于满足生产的需求,需要不断推出新技术、新的设计思想,这就需要加强创新思想和改进方法的不断研究和学习,使整个机械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