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处理对芝麻中脂肪酶活性及木脂素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暨产品展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pysw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芝麻进行微波处理,选择初始水分、微波功率以及微波时间为影响因素,芝麻物料脂肪酶活性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微波处理条件.同时研究了微波处理对芝麻原料和压榨芝麻油中芝麻素、芝麻林素等微量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抑制芝麻中脂肪酶活性的最佳条件为:芝麻的初始水分5.35%、微波加热功率640W、微波加热时间4min.微波处理前后对芝麻原料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是有利于提高压榨芝麻油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含量.
其他文献
砷是铜电解生产过程最为有害的一种杂质元素,电解液中砷的脱除对铜电解精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铜电解精炼中砷的分布及危害、铜电解液自净化新技术及其应用,并对铜电解液自净化过程砷的开路进行经济技术指标分析,得出铜电解液自净化过程砷的开路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目前世界炼锌方法主要为湿法炼锌,在炼锌过程中,许多企业采用"培烧-浸出-净化-电积"工艺.为提高锌的回收率,在焙砂浸出时,常采用"高温高酸浸出",焙砂在高温高酸浸出时,焙砂中的铁也进入到浸出液中,为保证锌的产品质量,锌溶液在电解前,必须将铁除去.目前除铁的方法主要采用黄钾铁矾法,得到铁矾渣,主要物相为铵矾[(NH4)Fe3(SO4)2(OH)6](部分企业的铁矾渣中含有石膏).该渣稳定性差(pH=
综述了活性炭吸附原理、种类和影响活性炭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介绍了鉴别活性炭吸附能力的方法.通过试验验证活性炭在萃取回收锌中有机物的吸附脱除效果,并确定了萃取回收锌过程中几种常用的活性炭.通过对系列试验及影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因素分析,选矿废水萃取回收锌过程中不同工序产出的含锌料液,所含有机物是不同的,同时有机物分子大小也有差异,致使选择活性炭的类型及粒度均对吸附能力产生影响,在生产中可根据需要,在不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分析技术,对测定锑和三氧化二锑中微量碲的基体和共存元素干扰、仪器分析参数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方法的检出限0.138μg/m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回收率为96%101%.
本文主要以常温常压下小型钢制浓硫酸贮槽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浓硫酸对钢材的腐蚀特点,对工程实际中浓硫酸贮槽的选材、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温度和浓度是影响浓硫酸贮槽选材的关键因素。对于小型浓硫酸贮槽而言,为了保证贮槽在湿法冶金工艺中安全使用,在投料初始阶段或槽内空置进料时,应对硫酸的流速加以控制;槽底做成条形基础或加型钢支撑,方便检查漏点;加强检查槽盖包边角钢焊缝处的漏点,及时处理;卸料时,放空管道
铜电解设计过程中铜溶出率的取值大小直接决定了铜净液量的多少,同时也影响净液车间的设计规模.在电解车间投产阶段铜溶出率对于扩槽安排和后续的净液车间投产安排也有重要意义.因此铜溶出率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设计指标和生产指标.本文根据某项目电解车间投产初期某一时间段的生产数据对铜溶出率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即可为相似工况的企业生产提供参考,也可为电解车间和净液车间的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将不同水分含量(5%、9%、12%和18%)的玉米胚在25℃、相对湿度45%条件下储存30d,将9%水分含量的玉米胚在25℃,不同相对湿度(75%、85%主95%)条件下储存30d,取不同储存时间的玉米胚样品检测其水分、粗脂肪及DON含量,并检测玉米胚提取油脂后所得玉米粕中DON含量,分析储存条件对玉米胚及其粕中DO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存期间,低水分(5%和9%)玉米胚霉变较轻,粗脂肪含量变
本文简要介绍了玉米赤霉烯酮在谷物中的污染情况,综述了不同吸附剂——活性炭、硅铝酸盐类物质、酵母细胞壁提取物以及复合型物质——对玉米赤霉烯酮的脱毒效果.
为对比贵州核桃与普通核桃在理化性质,微量元素和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等方面的区别.以贵州、河北和重庆等8个省(市)的核桃为原料,以低温冷榨法制油得到核桃油;通过化学法分析核桃仁的理化指标,以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核桃仁微量元素,通过气相色谱仪分析核桃油脂肪酸组成与含量,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核桃油维生素E的含量,通过Rancimat仪测定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指数.结果表明:与普通核桃相比,贵州核桃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为研究低n-6/n-3PUFAs营养调和油的热氧化稳定性,本试验以低芥酸菜籽油为基础油脂制备两种PUFAs含量分别为36%和38%、n-6/n-3PUFAs比值分别为3和1.76的营养调和油,并检测其在180℃下加热0-130min后的理化特性及脂类伴随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两种低n-6/n-3PUFAs营养调和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呈上升趋势,且变化幅度较为接近,加热至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