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K对肺腺癌辐射抗性细胞的杀伤作用

来源 :2016年国际肿瘤放射治疗新进展天津论坛暨中国北方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第二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i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标准放化疗能杀灭大多数的肿瘤细胞但辐射抗性细胞和耐药细胞的存在会引起肿瘤治疗失败或放化疗后复发.细胞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通过合理地联合传统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被认为是目前杀伤能力最强的免疫效应细胞.:CIK对肺腺癌辐射抗性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具有较强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生物免疫治疗因能够有效杀伤肿瘤及副作用小等在晚期HRPC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中以DC疫苗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为主流治疗手段.本研究探讨前列腺酸性磷酸酶负载的DC联合CIK对晚期HRPC患者的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2009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2例诊断明确且不再适宜手术或放化疗的晚期HRPC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6例接受PAP-DC联合CIK过继免疫治疗;对
评价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椎体转移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19例患者共25节椎体转移瘤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其中原发灶为肺癌11例食管癌5例乳腺癌、肝癌、肾癌各1例;单发椎体转移14例多发椎体转移5例;溶骨性转移17例混合性转移2例;合并压缩性骨折4例椎体后缘不完整14例累及椎管8例.初治13例既往放疗6例(放疗剂量30~40Gy).CT引导下碘125
应用心脏四维CT研究心脏周期中心脏体积及形态的变化规律为胸部肿瘤放疗中心脏受量评估误差分析提供依据.选取需要接受放疗的胸部肿瘤20例患者获取患者心电门控引导下的四维CT依据心跳周期(R-R间期)将容积CT图像分割为21个序列(每个序列层厚0.5mm)分别在21套CT图像上勾画心脏范围比较不同序列勾画的心脏体积及形态相似性指数的差异及变化规律.心跳周期中心脏的体积和形态变化并未有想象中的那样显著而心
探讨在麻醉条件下基于核磁的超声引导下宫颈癌腔内加插植的三维适形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护理干预作用.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36例行腔内加插植治疗的宫颈癌患者行全程护理.护理流程主要包括:(1)心理护理:如术前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减少恐惧心理.(2)治疗护理:做好术前相关的肠道和阴道准备工作.备好术前器械准备工作、摆好治疗体位.术中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放置施源器工作.建立合理的护理流程对基于
比较容积旋转调强(Rapidarc)和固定野调强(IMRT)技术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剂量学参数、急性不良反应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43例局部晚期(ⅡB-Ⅳ)宫颈癌患者其中观察组22例为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组对照组21例为固定野调强放疗组处方剂量50.4Gy/28f比较两组靶区剂量适形度、均匀性、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机器跳数及治疗时间;
探讨患者摆位误差对全中枢调强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并研究一种降低摆位误差对剂量学影响的交界区梯度优化调强计划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全中枢放疗的3例患者的CT图像在Pinnacle9.8治疗计划系统中勾画这些患者的靶区和危及器官CTV包括全脑和脊髓CTV外放5mm得到PTV;危及器官包括:晶体眼睛甲状腺心脏肺食管肾脏和肝脏处方剂量为30.6Gy/17次.整个PTV分成两段进行照射设计两个中心点的调强治疗计
比较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靶区与膀胱、直肠重叠)K-IMRT调强计划和C-IMRT调强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探讨宫颈癌经验引导调强计划自动优化的可行性.选取2014-05-01至2015-07-01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110例宫颈癌患者.10例靶区与危及器官有重叠体积患者作为实验组E1其余患者作为模型组进行自动优化模型的建立;另从模型组病例中选取10例靶区与危及器官有重叠体积患者作为实验组
探讨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重复摆位精度的影响.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行辅助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翼形板+真空垫固定体位;另一组采用头颈肩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在治疗过程中每个病人通过CBCT测量5次摆位误差.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放射治疗时采用热塑头颈肩体膜固定技术可以改善摆位的重复性有助于体位的固定,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患者治疗定摆位的精度。
应用Varian Rapid Arc的CBCT图像引导放疗系统分析讨论食管癌负压袋病人的弓形尺定位与刻度标记定位的误差.选取15例食管癌负压袋固定放疗的病人每个病人每周做一次用弓形尺定位和用负压袋两侧做标记刻度定位的CBCT记录下分次治疗中X轴(左右)、Y轴(前后)、Z轴(头脚)的摆位误差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15例食管癌负压袋固定放疗病人使用标定刻度定位在X、Y轴上的误差小于使用弓形尺定位的误
本研究采用CB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技术对比分析中上段食管癌放疗参考点标记法中不同参考点位置选取的摆位误差,从而确定较好的定位参考点标定位置.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的在本院行放射治疗的10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头颈肩热塑网罩进行体位固定头颈肩热塑成型网罩为同一厂家、同一批号产品.60cm大口径CT(Big B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