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CO2爆破技术进展及工程实例

来源 :第233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爆破新理论、新技术与创新成果暨第十一届中国爆破行业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hui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一种高压液态CO2爆破技术,通过电极和导爆管将CO2加热使其体积瞬间膨胀,压力升高,冲破爆破筒末端防爆片,CO2通过爆破筒末端的出气口释放出来.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高压液态CO2爆破筒可有效地产生岩石裂缝.爆破筒可回收重复利用,高压液态CO2价格便宜,因此该方法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方法,同时,爆破筒产生的振动很小,而且能量利用率高于常规炸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炸药提供可靠高效的岩石爆破.
其他文献
龙的表现形式,会随着每个朝代的更替而转变,总是与当时当地的材料工艺、艺术技巧、社会风尚相适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如原始龙古拙,商周青铜器上的夔龙狞厉肃穆,汉魏龙奔腾飘逸,唐龙饱满富丽,宋龙庄严规范,元龙矫健,明清龙繁缛凝重.从不同时期的龙纹中,作者感受到文明的伟大,在这些具有审美意义的外形下,蕴藏着深层的象征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方式的改变,人们对现代纺织品的功能和审美的要求也成为了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从纺织品的发展现状出发,从创新的理念、定义、价值等方面分析纺织品设计在现代潮流中的发展趋势.
随着艺术形态的发展,纤维艺术从原来的装饰艺术,逐渐转换成具有观念性的艺术形式.而"生命"作为现代纤维艺术中最为常见的主题之一,研究"生命"主题的观念性表达在现代纤维艺术中具有一定广泛性和代表性.本文从"生命"主题出发,以现代纤维艺术的观念性表达为研究核心,并且结合现代纤维艺术的表达内容与表现形式进行探讨.论文阐述了笔者对于纤维艺术与观念表达的思考,并联系现有纤维艺术作品进行了论述与说明,力图通过纤
通过对传统蜡染工艺的文献研读、田野考察与设计实践研究,发现传统蜡染工艺、蜡染作品不仅具有绵密细致的特点,而且其文化内涵丰富、艺术语言多样、工艺潜能巨大,为今天的推陈出新与创新设计应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和巨大空间.本文从文化、经济、审美三个方面,较为深入地论述了传统蜡染工艺与创新设计的应用价值、应用方式.从设计实践中的绘蜡工具使用为切入点,以蜡刀与毛笔两种绘制工具为实践媒介,运用了借鉴传统工艺和现代
吉祥图案是经过悠久和深厚的文化土壤孕育而成,一般是以事物的抽象概念为表现手法,取其音、择其意、表其形,把吉祥的概念隐或现的表现出来.吉祥图案中的八宝纹样是中华民族传统纹样中典型的一种,经过世代传袭,约定成俗,为人们所沿用.现代设计中对八宝纹的借鉴,仅仅是借用图案元素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将八宝纹的图案以及吉祥的含义与现代生活相联系,让八宝纹样在现代生活中获得再生。然而创新也不是意味着抛弃过去,进行
在我国众多地区中,山东鲁南的云肩种类丰富、形制变化多样、艺术风格表现不一,至今山东鲁南地区的民间仍保留了传统云肩的制作工艺,其制作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是我国云肩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装饰纹样往往是一个地域社会人文的缩影,透过云肩的装饰纹样能了解到鲁南地区服饰文明的脉搏.笔者通过山野调查的方式走访山东鲁南当地的手工艺人,深入考察该地区的云肩传统工艺,并对民间云肩的装饰纹样进行探索式研究.鲁南地区的
高平传统刺绣生长在黄河腹地、神农故里,长期受炎帝文化的熏陶,黄河文化的浸染,具有质朴的特色,用色艳丽、大胆夸张,善用纯度高的色彩,红、黄、蓝、黑、白是其常用的色调,高纯度的色彩运用时十分注重对比,通过面积、纯度、明度的对比使刺绣品色彩统一和谐.口传身教的配色法则简洁有效,虽是谚语、口诀的形式却包含了诸多色彩搭配理论,这些色彩搭配的形成受历史文化、自然条件与人性格特征的制约与推动,是高平人民心理需求
围涎是一种极具功能性的服饰品,从民国时期开始盛行,源自母亲给孩子佩戴的服饰品,从传世照片和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围涎从最初发展到鼎盛时期,造型从简单到丰富多样且造型美观同时具有实用性,有几何造型、植物造型以及动物造型;围涎题材广泛,纹样饱满,造型大胆夸张,用色和谐且体现民间工艺作品淳朴的风貌;作品的材质、质感、色彩、纹样在整体作品中展现了具有统一性的艺术美形式,围涎图案具有装饰功能也被赋予了美好的寓
液态CO2相变破岩技术具有鲜明的优点,受到采矿及爆破界的广泛青睐.当前,应用已由煤矿领域拓展至露天非煤矿山等领域.为该项技术的科学应用与推广,本文主要就CO2液气相变膨胀破岩技术历史沿革、破岩装置及作用原理、破岩过程、破岩能力及应用效果等做了简要综述,液态C02相变膨胀破岩技术无需炸药、雷管,可作为传统炸药爆破破岩技术的重要补充;其相变产物温度低、无火花、无毒害气体等,可拓展破岩技术应用领域,尤其
文章由电子发展代替了手绘、改变了人的思考习惯这一现象,引出手绘的益处,进而通过艺术家的手稿、服装设计师的手稿阐述了手稿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