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风初始化业务方案的开发和应用

来源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96年以来,国家气象中心台风数值预报业务系统一直使用的bogus涡旋初始化方案。最近,一整套新的台风初始化方案在国家气象中心被发展了起来。新方案主要由初始涡旋形成、涡旋重定位和涡旋强度调整三部分技术组成,它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对台风初始结构的影响,而更多地是依靠模式自身的动力和物理过程来协调约束产生三维空间的涡旋环流。应用新方案,我们建立了国家气象中心的台风预报和全球中期预报一体化试验系统,对2006年生成于西北太平洋23个热带气旋的数值试验表明,新方案在台风预报上有了不俗的表现,24、48和72小时的路径预报误差分别为128公里、233公里和337公里。相比于业务使用的bogus方案而言,120小时预报时效内的路径误差也有了十几公里到上百公里的下降。该方案计划在2008年投入试验运行,并有望代替现行的bogus方案的台风预报系统而投入业务运行。
其他文献
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民航机场之一.对于这个日平均超过一千班航机升降的机场,适切的航空气象服务尤为重要.强对流天气会危及航机安全,为减少强对流天气对机场的影响,香港天文台在2013年2月推出一项新的服务,当强对流天气出现在机场50海里范围内,并有机会影响航机的进场及离场航道时,机场气象所人员会将信息传送予香港民航处,并透过自动航站情报服务(ATIS)向机师广播.本文主要介绍此服务的背景,内容细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基于惯性理论,研究了边缘海环境对沿岸上升流的影响.与前人的风生上升流不同,本文讨论了在无海表面风驱动情况下,不同的海温层结、背景流场以及陆架坡度对沿岸上升流的影响.在复杂地形的情况下,有限元的方法相比于有限差分的方法更加快速和方便.结果表明:1.无海表面风也能产生上升流以及上升流的分离现象,并指出上升流分离是由于惯性边界层的存在.其中,背景流场是驱动上升流形成的重要因子,海温层
2013年第8号热带风暴“西马仑”虽然强度不强,但是给闽南地区带来了降水时段集中的特大暴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通过对登陆前后“西马仑”的路径、结构和强度分析,同时结合天气学条件分析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得到热带风暴“西马仑”造成闽南地区特大暴雨的成因,希望能给热带风暴的暴雨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西马仑”尺度较小,登陆后向北移动,同时结构维持较为完整,减弱的速度较慢,给大暴雨的发生提供较长的维
本文利用1990-2008年气象要素资料、台风路径资料以及福建沿海9个验潮站资料,从登陆和影响台风的路径以及福建沿海地理特征等方面,分析研究福建沿海台风风暴潮特征,结果表明:每年平均约有5.58个台风登陆或影响福建,风暴潮发生率为81.1%;福建沿海风暴潮主要出现在5-10月,风暴潮过程最多的是8-9月,平均每年有4.53次风暴潮过程.正面登陆福建台风和登陆浙南的影响台风,最容易引发福建省沿海台风
利用参加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简称CMIP5)的13个全球耦合气候模式的输出结果,对未来气候在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简称RCPs)情景下印度夏季风降水的演变特征等进行了预估,并对其降水变化的可能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在这些研究的基础
目前,我市气象部门所开展海雾的预报尚处于原始阶段,因此开展海雾的研究和预报是十分必要的.主要工作包括对海雾的天气形势分析并进行分型(地面天气图上可划分为高压脊系统型、锋面系统型、低压槽型和均压场型等四大类型);同时利用现有的浮标站和海岛区域自动站资料对我市海域出现的雾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海雾和温度的关系,雾一般在气温10到28度(08时地面资料记录)、风力较小(1.5米每秒以内)、湿度大(90%以上
本文利用静止气象卫星资料采用红外窗区通道法尝试对图像上的不透明云云顶气压进行反演,将反演结果与MODIS反演产品和CloudSat/CPR雷达探测产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云层厚实密蔽的云层,不透明云云顶气压的反演结果与MODIS反演结果一致性较好,特别是对于发展较强的对流云和厚实密蔽的多层云,云层比辐射率近似为1的条件较易满足,可近似看作黑体;2)对于单层云和光学厚度不够厚的云层,反演
本文主要从天气预报的角度出发,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针对2013年06月19-22日发生在热带气旋背景下的霞浦水门山区的一次海雾过程,主要从环流背景场、气象要素及相关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找出海雾的形成和维持的原因,为今后该地区海雾的分析和预报提供有利参考。结果表明:海雾是在特定气象条件下产生,发生时伴随着温度骤降,相对湿度基本维持在85%以上,低层盛行微弱的东南风.进一步
本文选取湖北省10个冷锋型中尺度暴雨个例,利用GFS0.5°×0.5°再分析场、卫星、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对其降水特征,大尺度背景场及中尺度环境条件进行了诊断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冷锋型中尺度暴雨相对其他类型降水而言,降水持续时间短,降水强度大.500hPa低槽东移,中低层伴有冷式切变线或低涡,地面多伴有冷锋.锋面、正涡度平流及地面辐合线为该型暴雨提供主要动力条件.其中锋前型暴雨发生在深厚的暖湿平
从天气记忆性的角度来讨论多种天气预报技术,回顾和评述了天气预报的发展:从而指出:天气记忆性是这些预报技术的客观物理基础。要进一步发展天气预报理论和技术,充分考虑天气记忆性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展示了大气的演化过程。在研究北京天气要素自相关特征的基础上,运用记忆性模型对夏季日降水量作了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考虑天气记忆性的模型是发展预报技术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