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CSP基板生产冷轧退平板性能研究

来源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交流与开发协会第四次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6543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程跟踪分析BOF-CSP-酸轧-全氢罩式退火-平整工艺线生产的CQ级冷轧退平板性能,发现冷轧基板强度与冷轧退平板强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影响退平板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化学成分、冷板厚度规格及退火工艺与平整延伸率,探讨了冷轧退平板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须重点解决的有关问题。
其他文献
介绍了邯钢在BOF→LF→CSP生产冷轧用低碳铝镇静钢时采取的相应攻关措施及生产工艺技术,着重介绍了在钢的化学成份、夹杂、组织性能及钢板表面质量等控制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满足了邯钢冷轧生产的要求。
阐述了邯钢围绕提升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所组织实施的一系列技术开发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提高了生产能力,同时也大大改善了热轧带钢的实物质量,满足了产品后续加工处理、尤其是冷轧用料的技术质量要求。
分析了利用转炉→LF精炼→CSP工艺生产低碳冷轧用钢增硅的机理,并提出了控制钢水增硅的措施,通过实践,成功开发出冶炼低碳低硅冷轧用钢低硅控制技术,应用该技术以后,使得[Si]≤0.05%的命中率达97.2%。
在SPHC钢中,残留元素Cu的含量一般为0.008~0.020%之间,Ti的含量一般为0.001~0.002wt%之间。利用SEM、TEM、)XEDS等技术研究了SPHC钢中第二相析出物,残留元素Cu的存在,形成20~80nm的细小的析出物,可提高a相形核率而明显细化晶粒;Ti主要是固溶在钢中,部分在轧后与Mn形成复合析出物,尺寸在20~40nm之间。
采用Glc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及DT-1000膨胀仪测定了SS400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观察了不同变形及冷却工艺条件下的金相组织。结果表明:SS400钢在变形条件下的金相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晶粒细化,冷速大于10℃/s后晶粒平均直径变化较小;在未变形条件下,在较低的冷却速度条件下,为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当冷却速度大于5℃/s时,出现魏氏组织,冷却速度大于10℃/s
介绍了在包钢CSP生产线研制540MPa级热轧双相钢的工业化生产试验。采用C-Mn钢为原料,分别利用原层流冷却能力和超快冷设备,通过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成功开发出160吨540MPa级热轧双相钢。试制的钢带具有屈服强度低、屈强比小、延伸率大、n值高及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等特点;拉伸曲线无屈服平台、马氏体呈岛状均匀分布在铁素体晶界上等典型双相钢特征。经汽车制造厂试用,制成汽车横梁和重型翻斗车护板等
针对包钢CSP薄板坯连铸机提高拉速的需求和当前水口在高拉速时存在熔池液面波动较大的缺点,开发了一种高通量浸入式水口。该水口工作端采用了四吐出孔结构,优化设计的主要依据来自于漏斗型结晶器内钢水流动、自由液面波动以及传热凝固等综合冶金行为的数值预报结果。在不同钢种和铸坯断面条件下进行的生产试验发现,所开发高通量浸入式水口能够完全适应现行铸机工作条件,在钢水通量3.8吨/min(铸坯断面1500×72m
本文主要介绍了唐钢开发适合FTSC工艺薄板坯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各种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的研究工作,对开发出的保护渣试验结果进行了介绍,并对实际应用效果作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和总结。
本文针对唐钢FTSC工艺薄板坯连铸冷轧用钢时窄面漏钢多发的情况,分析了FTSC工艺薄板坯连铸窄面漏钢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半工艺电工钢为高磁感、低铁损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其铁损值与对应牌号普通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相当,而磁感(或标准或实物)较其高,是制造高效节能电机铁芯的理想材料。本文采用BOF-LF-CSP-冷轧工艺试制了半工艺电工钢,设计并精确控制了新型半工艺电工钢成分,分析了冶金过程中顶渣、钢中氮与氧气体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对钢中夹杂物、微观组织进行了测试,进行了冲片后的脱碳退火试验,不同的退火工艺和退火方式,对半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