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灯会元》中的比拟句式

来源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中国修辞学学会,中国蒙古语文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872007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灯会元》使用了较多比拟句.“如”字句占优势地位,“似”字句有较多用例,“相似”是使用最多的比拟助词,少量比拟式充当状语、定语.该书体现了唐宋比拟句式的新面貌,也显现了唐宋比拟助词使用的特点.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的是组织篇章的修辞方法.作者认为篇章的修辞要解决的是语言运用的整体布局问题,因而篇章结构的修辞方法应该具有两项功能:一是能够组织整篇文章;二是能够连缀相关段落.组织结构篇章和段落,既可以采用消极修辞方式,又可以使用积极修辞手法.消极修辞方式常用的是词语联系法和句子归纳法,前者主要用于连缀段落,后者主要用于组织篇章;积极修辞手法即辞格组织法,它兼有组织篇章和连缀段落两种功能.
修辞函项语境下的“隐喻”,例如,“是(毛主席,红太阳)”,就是在外延异类项“毛主席”和“红太阳”之间,构造内涵同类项,这是语言建构世界的功能之一。“分析修辞学”又叫“形式修辞学”,就是把修辞现象加以数学化、形式化处理,以达到构建通用修辞学的目标。
学习语言不仅要让外国留学生说得对,还要让学生说得好.说得对是指符合语法,而说得好则指修辞.汉语国际传播轻修辞现象比较明显,加强修辞教学是当务之急.修辞教学内容要分阶段进行,不同阶段教学内容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把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内容放在中级阶段,难度逐渐升高.有层次教学,有利于外国留学生掌握汉语修辞.汉语国际传播不仅有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还应该包括修辞.如果没有修辞,美文(包括语言美)学生就感受
由于地域和环境等众多因素某一弱势语言受到强势语言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虽然一些强势语言在某一历史时期还会受到另一个强势语言的影响也是不争的事实.如现在所谓最强势的英语也受到过强大的罗马或拉丁语言影响;汉语也算国内最强势语,但在元朝时期受到当时的强势语蒙古语的影响较深.这样一来,语言还分强势和弱势,而且还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本文主要论述蒙古语族语言受到汉藏乃至一些印欧等强势语言深度影响包括认知的
“VN1+N2”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在清末民初开始大量出现,并继续活跃在现代汉语中.本文以清末民初的“VN1+N2”为研究对象,从语义、语法和成因发展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旨在对这一形式进行梳理,在描写的基础上力图作出合理的解释.
翻译史研究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撰写与研究少数民族翻译史,不仅可以梳理我国民族语文翻译的丰富成果和理论形成脉络,对翻译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考察当前我国民族语文翻译史的研究现状,指出整理和撰写系统的分民族语文翻译史,填补我国翻译理论研究空白的必要性。
本研究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以“be+v.ed”构式为研究对象,探析该修辞构式在英汉翻译中的多模态模因嬗变.本研究通过对该构式的固化常态模因(FNM)透析,析出其(“P+X”)→(“被+X”)的英汉对应修辞构式,P预设成立.藉以分析型语言手法对“be+v.ed”构式透析,析出该构式的(“C+X”)→(“可以+X”);以转换型语言手段对“be+v.ed”构式透析,析出(“TAVP+X”)→(“转主+X
谚语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涉及人民社会生活和劳动生产的方方面面,在中国语言文化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汉、藏、蒙三个民族的谚语都是各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汉、藏、蒙文化的民族特色以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在谚语中有着鲜明的体现。通过对汉、藏、蒙三个民族谚语的分析,本文比较了蕴藏其中的诚信文化价值观,同时探究了汉、藏、蒙三族的文化异同。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以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的回族群众为主要研究对象,观察回族使用的汉语在几种典型的社会因素变项影响下产生的不同变体。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来统计回族在语言使用中对先民母语词汇的选择和使用频率,通过语料的分析和相关问卷调查分析当地回族不同年龄层次、职业阶层成员对语言中民族成分的态度,结合语言接触、语标理论、语码转用、语言混合等语言学基础理论,联系民族心理特征、历史背景和宗教影响等因素,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了网络化学习时代。网络教育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传统教育的学习方式。混合式学习又重新回到教育界的视野里。网络学习具有资源丰富、协同交流、互动性强等独特优势,但它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无法完全到达预期的学习效果。而混合式教学理念主张把传统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