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控制的纤维素溶解与再生机理及纤维素材料构建研究

来源 :2015中国化工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awei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储量最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资源、能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大背景下,研究纤维素加工与转化新技术、新方法,开发环境友好的能源、化学品及材料,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自身聚集态结构的特点(较高的结晶度、分子间和分子内存在氢键),纤维素不能熔融,也很难溶解于常规溶剂,这极大地限制了纤维素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因此,研究纤维素材料的绿色、高效合成技术和成型理论及设计、构建新型纤维素衍生材料是纤维素高效利用的基础,而开发清洁高效的纤维素溶解途径是实现纤维素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与保障.
其他文献
纳米催化材料的精细结构表征、分析及其与性能关联是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如:催化剂表面缺陷种类识别(空位、台阶、杂原子等)和暴露晶面解析对活性位判定的作用,催化剂载体与负载粒子界面处有序、无序结构及交互作用对催化剂合成、性能调控的影响等[1-6].为此,原子尺度解析纳米催化剂的微结构且关联其性能的研究将为设计制备高效催化剂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众多表征手段中,先进电子显微术及其附带功能(X射线能谱、高角
近年来,离子液体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被称为"可设计的溶剂",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就是一种具有表面活性的功能化离子液体,它既具有离子液体稳定性好,熔点低,溶解性和催化性能优良的特点,同时又具有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吸附、胶团化和表面张力等特性,在绿色溶剂,在电化学、有机合成、气体溶解以及生物催化等方面得到应用广泛.本论文以一系列具有表面活性的硅烷基咪唑离子液体为研究对象,在优化微波合成工艺的基础上,对其
Electrode materials with one-dimensional(1D)micro/nanostructure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promising ones for application in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Herein,stepwise co-precipitation and e
生物乙醇发酵的过程是典型的产物抑制过程,为了减小产物抑制的现象,提高乙醇产率,可将渗透汽化与乙醇发酵过程相耦合.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PDMS膜渗透通量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工业应用.因此,本文从基团优势的角度出发,利用苯基较强的吸电子能力及疏水性,采用苯基三甲氧基硅烷(PhTMS)及苯基三乙氧基硅烷(PhTES)制备优先透醇膜,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膜材料.
SO2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离子液体的独特性质(蒸气压低、液程范围宽、可调节性和热稳定性高等)为SO2捕集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但是工业废气中的SO2浓度很低(只有约2000 ppm),只有很少的工作研究过离子液体对这么低浓度下SO2的吸收效果.为此,我们设计了5种碱性不同的阴离子功能化的离子液体用于低浓度的SO2的吸收.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相结合,我们发现阴离子为
本文首先采用不锈钢间歇式反应釜对比了四种微藻(微绿藻、小球藻、螺旋藻、裂殖壶藻)和四种大藻(条浒苔、海带、浮萍、紫菜)在350℃,1 h 条件下的水热液化行为.微绿藻、小球藻、螺旋藻、裂殖壶藻、条浒苔、海带、浮萍、紫菜所得液化油产率分别为32.6、52.5、39.7、50.1、12.9、25.6、28.9 和17.4 wt%.以微藻为原料所得液化油的产率均高于以大藻为原料所得液化油的产率,且微藻原
水氯镁石制备金属镁是一个耗能的过程,且相关技术方案众多,皮江法是我国现阶段最为常见的白云石制备金属镁工艺.为了获得能耗较低的最优过程,本文尽可能地汇集了水氯镁石制备金属镁的各种可行的工艺过程,分别以MgCl2 和MgO为核心的中间产物,构建了包含27种物质、22个化学过程和26个技术路线在内的过程网络(如图-1)并和皮江法比较;提出了一套统一的热化学分析模型,用于计算和评估简单化学过程、复合化学过
电泳技术是分离蛋白质和核酸等带电胶体的快速有效的方法,也是研究这些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与现代微柱分离相结合的电泳技术,即毛细管电泳,具有效率更高、速度更快、样品和试剂消耗少的优点,但能够实际应用的电泳理论尚不令人满意.本文对现有电泳迁移理论及其进行评述,找到描述胶体电泳迁移率的关键因素是胶体周围的静电势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构建起能应用于电解质溶液的Helmhdtz自由能泛函,从
采用紫外辐照接枝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以聚砜(PSF)多孔膜为支撑骨架的聚乙烯基咪唑(PVI)凝胶复合膜,将其用于水相条件下染料、维生素、无机盐等一系列物质的分离,考察了制备条件对膜结构和渗透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PVI凝胶不仅覆盖在膜表面,而且填充到膜孔内部,形成选择性分离层.通过渗透性能和溶质截留数据,对凝胶复合膜的孔径进行了计算,平均孔径介于1-3 nm.PVI凝胶复合膜对溶质的分离综合了尺
催化裂化是重质油轻质化的主要过程.在催化裂化装置中,提升管反应器是其核心部分,其中的流动、传质和传热状况影响催化裂化的产品分布和质量.目前很多研究者选择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提升管反应器进行模拟研究,但是传统的模拟方法大都采用平均化的处理方式,忽略了颗粒聚团的影响,造成模拟结果与实际工业过程存在偏差.本课题组对提升管反应器中颗粒聚团对流动、传热和反应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颗粒聚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