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ICP-MS技术测定有机锡化合物与蛋白的结合

来源 :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锡化合物的毒性复杂,他们的生物效应依赖于锡原子上有机基团的性质和数量的不同而不同。有机锡化合物的毒性大小顺序为:R3SnX> R2SnX2> RSnX3[1,2]。 有机锡化合物和蛋白的结合通常也是有机锡化合物与蛋白半胱氨酸和组氨酸的结合。实验证明,有机锡化合物不仅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反应,也可以与细胞内蛋白反应。这些反应是根据有机锡和氨基酸的配位反应进行的。有机锡化合物与生物体的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是其毒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对血液中的两个主要蛋白(白蛋白(HSA)和转铁蛋白(Tf)与有机锡化合物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并用来阐明有机锡化合物在人体血液中的作用途径和生物毒性机理。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具有纳米孔的介孔氧化硅已有很多报道,但介孔金属氧化物的制备较为困难。利用硬模板法,可以得到结构有序、高结晶度的介孔金属氧化物。这种材料具有新颖的光、磁和电等性能。尽管有序介孔金属氧化物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氧化还原活性的表面,它们在催化脱除环境污染物方面的报道十分有限。
生物监测是指生物体部分、个体或者种群能反应其所处环境质量的量化信息[1]。高等植物用于大气汞污染物的监测已有部分报道。Kono和Tomiyasu报道日本鹿儿岛市蕨类植物的叶汞浓度与大气汞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用于原位估计大气汞浓度 [2]。在德国[3]和比利时[4],意大利黑麦草己成功用于大气汞污染的生物监测。甚至一些叶菜类蔬菜也显示出大气汞污染的生物监测能力[5]。
近年来,农业和化工工业的发展对氨气、尿素、磷酸铵、硝酸铵等需求越来越大,促使合成氨等工业快速发展,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针对合成氨或尿素生成过程中产生的含氨废气的特点,低温选择性催化氧化氨生成N2和H2O 工艺是一种理想的、具有潜力的治理技术, 近几年该工艺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应用于低温(<250℃)选择催化氧化NH3反应的催化剂主要是银基催化剂。Gang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低温条件下银基
大气颗粒物( Particulate Matter,PM)及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的污染和环境影响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1-2。颗粒物,包括附着在颗粒物上的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细菌等对大气环境质量、人体健康和气候辐射等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不同空气动力学粒径的颗粒物对于人体健康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并仍在不断产生和排放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 PAHs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在大气中主要以气态或与颗粒物相结合的形式存在,可随大气到达距离污染源较远的地方,并通过所谓的“全球蒸馏效应”实现长距离迁移,导致全球性污染[1]。因PAHs对人体具有潜在致畸、致癌和致突变效应,一直以来受到人们持续广泛的关注。本研究在北黄海沿岸设置三个采样点, 同时采集气态和颗粒态P
多环芳烃(PAHs)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以稠环形式连接在一起的碳氢化合物,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一种,因具有持久性、毒性、及长距离迁移能力,其研究近年来备受科学界和政府决策部门的关注[1]。本研究拟从多环芳烃大气排放的角度加以探讨,针对美国环保局16种优控多环芳烃,建立了近五十年世界各国大气多环芳烃排放清单及2007年全球大气多环芳烃高分辨排放清单。
卤代阻燃剂(HFRs)已被广泛使用于纺织品、家具、电子电器和汽车等产品中。大多数卤代阻燃剂都是添加型的,比较容易再释放到环境中。HFRs多都具有持久性, 生物累积性及长距离迁移性,已经在世界各地的多种环境介质中被检出。由于担心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多溴联苯醚(PBDEs,一种重要的HFRs)在2009年被列入《斯德哥尔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公约》新的 POPs名单,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禁止或
目前,双氧水跟亚铁离子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的Fenton反应己被广泛用于有机污染物降解的过程中。然而,利用Fenton反应有两个缺陷:一是铁离子的加入对处理后的废水产生污染;二是Fenton反应须在偏酸性条件下使用(pH值在3.0左右)。但大多数实际废水pH值在8左右,这样处理前需要加酸调低pH值,处理后废水如果回用、后接生物处理或外排环境则需要用碱中和,使得整个处理过程耗碱耗酸量大。针对Fento
过氧化氢(H2O2)是大气中一种重要的氧化剂,在HOx自由基循环和二次硫酸盐的生成中起着关键作用。最近的研究显示矿质颗粒物表面非均相反应可能是大气过氧化氢一个重要的汇,但是当前人们对这些非均相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此外,矿质颗粒物在大气传输过程中由于各种老化作用其化学反应活性可能发生显著变化,然而目前关于老化的矿物颗粒物对大气痕量气体的反应活性还很不清楚。
人为源或天然源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 (VOC)通过氧化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 (SOA)的机理细节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可以分为两个过程[1];(1)前体物VOC被大气氧化性物种如O3,NO3和OH等氧化,生成挥发性低的氧化产物;(2)氧化产物在气相和颗粒相之间进行分配形成SOA。 SOA是城市和郊区细颗粒的主要组成部分, 平均占到细粒子有机组分质量的20%~ 50[2]。SOA可以影响人体健康、降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