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五氯酚钠可溶性粉剂杀灭钉螺的效果观察

来源 :第26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b398322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测试65%五氯酚钠可溶性粉剂在实验室和现场杀灭钉螺的效果。 方法:按《农药登记用杀钉螺剂药效试验方法和评价》国标进行。 结果:室内浸杀试验:24、48、72 h的LC50分别是0.387 2、0.295 2、0.224 9mg/L,2mg/L时48、72 h的死亡率为100%;室内喷洒试验:1、3、7d的LC5o分别是0.448 2、0.334 3、0.301 1g/m2,4g/m2时3d的死亡率为100%,2g/m2时7d的死亡率为100%;现场浸杀试验用制剂量浓度为5、8、10g/m3时24、48、72h的死亡率均为100%;现场喷洒试验用制剂量浓度为10、15、20g/m2时24、48、72h的死亡率均为100%。 结论:65%五氯酚钠可溶性粉剂对钉螺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室内浸杀、室内喷洒和现场浸杀、现场喷洒均有较好的灭螺效果。
其他文献
暴露评价是对人群实际或可能暴露于某有害物质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进行测量、估算或预测的过程,是进行风险评价的定量依据。其主要目的是估测社会总体人群或不同亚群接触有害因素的程度或可能程度,为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尤其是剂量-反应评价和风险描述提供可靠的暴露数据。本文依据双区域模型利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对某涂料生产车间内的苯职业暴露状况进行数学模拟,将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的化学名称为3-奎宁环烷盐酸盐,易溶于水、甲醇和氯仿,水溶液pH为5.0-6.5。长托宁对不同的胆碱能受体的亲和力具有差异性。M2亚型受体主要分布在心脏、中枢、突触前膜和内脏平滑肌等处。长托宁可选择性地拮抗毒覃碱型胆碱能受体M1, M3亚型和烟碱型胆碱能受体N1, N2亚型受体,具有较强的中枢和外周抗胆碱作用,而对心脏拟亚型无明显的拮抗作用。近年来有关长托宁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职业性化学源性猝死是指在职业活动中,由于化学物的毒作用、进入化学物所造成的缺氧环境,在急性化学物中毒病程中或者病情已基本稳定后,突然发生的心跳和呼吸骤停。在急性化学物中毒病程中或者病情已基本稳定后,突然发生的心跳和呼吸骤停。2002年6月1日我国《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碎死诊断标准(GBZ 78-2002)》正式颁布实施,对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化学源性碎死早期诊断的正确率及抢救成功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氯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产品,它与次氯酸反应再经碱处理生成环氧氯丙烷。环氧氯丙烷是合成甘油的中间体,也是生产环氧树脂、氯醇橡胶、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医用药品等的重要原料。现介绍对国内首次报道的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的4例病人进行的25年动态观察结果。
2007年8月接职业病报告,自07年3月至8月份以来,陆续有6名某药业研发公司的职工在工作期间出现眼部不适,其中4名经眼科医院诊断为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经该事件调杳组专家多次讨论,9名专家一致认为是在生产活动中所致,与职业接触密切相关。多次组织专家组对该企业展开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考虑到该企业生产过程使用多种化学品,其反应过程中还可能产生一些(目前尚不清楚的)中间体及系列物质,对接触者产生中毒
溴甲烷(CH3Rr)为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物,可损害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及其他各脏器,以中枢神经与肺受害最早且最严重。本研究共收治4例溴甲烷中毒的患者,经积极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氯乙烯是重要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制造管道、电线电缆、涂料、包装材料农用薄膜、家具、室内装修、汽车零件等领域。接触高浓度氯乙烯1-3个月,即可引起肝损害,国家已经明确地将肝功能异常作为氯乙烯健康监护的一项重要指标。从事氯乙烯作业工人其肝损害发生率达50[%]。如果肝损害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将更进一步发展为肝肿大、肝硬化、肝癌。给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国际国内对氯乙烯致肝损害的治疗,除脱离环境
为有效控制蝇类及其携带病原体的传播,全面履行《国际卫生条例》赋予成员国的义务,认真贯彻执行《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国家质检总局于2001年印发了《国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定》,明确要求各国境口岸要加强对病媒昆虫等医学媒介生物的监测和控制,规范了各国境口岸和出入境交通工具定期的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及日常监测工作,对防止医学媒介生物的传入传出,预防和控制虫媒传染病的
本文以松节油中的主要组分α-蒎烯(a)和β-蒎烯(b)为原料,合成了17个具有六元环的萜类蚂蚁驱避剂(1-17)。采用荞麦种子浸液选择性生测法测定了它们对小黄家蚁(Monomorium pharaonis)的驱避效果。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驱避活性,其中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丙酸酯(4)、诺卜甲基醚(9)、乙酸诺卜酯(13)和内型1-异莰烷基-3-己醇乙酸酯(17)表现出良好的驱避活性。使
丝虫病(filariasis)是由班氏丝虫或马来丝虫在人体寄生所引起的疾病。传染源是血中带有微丝蚴的患者,经蚊虫传播。临床上早期常有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多次发作后,可因淋巴管阻塞引起鞘膜积液、乳糜尿以至象皮肿等。本文介绍了我国丝虫病疫情动态及丝虫的生活史,对其流行环节与特征、媒介蚊种及其预防控制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