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植骨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会第14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duiz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评价环形植骨种植修复的临床特点和远期效果.方法:选择牙槽骨吸收严重、不能行满意种植修复患者16例(30个牙位),按照设计要求,应用德国环形取骨钻自下颌正中联合及下颌升支部切割并切取移植骨,取骨前于待取骨中央行穿透性打孔制备环形骨块,将骨块取下并垂直植入受植区,将种植体插入环形骨块中心并植入牙槽骨内,种植体颈部与环形骨块皮质严密接触,使用Bio-Oss骨粉并覆盖Bio-Gide膜.取骨、植骨,种植手术一次完成.4~6个月后暴露种植体,连接基台并戴人临时修复体.结果:16例(30个牙位)环形骨块+种植体,Ⅰ期愈合28个牙位;骨块植入后发生感染2个牙位,骨块一定程度吸收,治疗后好转;其余骨块移植后吸收不明显,无种植体脱落,植骨后牙槽骨高度平均增加4.12mm,宽度平均增加3.27mm.结论:环形植骨技术能有效修复种植术区骨量不足,取骨、植骨和种植一次性完成,缩短手术至冠修复的期间造成的植骨吸收,是临床实用的骨三维缺损的植骨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研究釉基质蛋白(EMP)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牙骨质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EMP促进牙骨质形成的机制.方法:分别用质量浓度为0(对照组)、50、100、200、300mg/L的EMP作用于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PDLC),在培养的第1、3、5、7天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在培养的第7天用荧光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细胞牙骨质附着蛋白(CAP)和牙骨质蛋白23(C
目的:了解牙周炎及糖尿病易感性与脂联素基因45位点和276位点多态性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预防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四川病源库的患者共200例,按全身及牙周情况分为健康对照组、慢性牙周炎组、2型糖尿病组、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组,每组50例.分别收集颊黏膜拭子,提取DNA,再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脂联素基因45位点和276位点
目的:观察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分布、峡部形态和纵向走行变化,为根管治疗和根尖手术提供根管解剖形态的指导.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118颗,进行横切片,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牙根全长的根管数目、峡部形态及Hsu和Kim分型.结果:72.0%(85/118)的牙根含双根管,有峡部者占69%(59/85);牙根在根冠1/3段的双根管占99%(84/85),独立
目的:探讨釉基质蛋白对人牙髓细胞(HDPC)成牙本质分化的影响,为牙本质的组织工程学研究提供有效的生物活性物质.方法:将HDPC接种于6孔板(2×105个/L)后分为5组,分别加入含1、10、100mg/L釉基质蛋白(EMP)、10-8mol/L地塞米松及100mg/L抗坏血酸(Dex-AA组)、单纯基础培养液(对照组).于培养1、5、10 d分别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ALP活性,实时荧
目的:进一步测定殊异韦荣菌中依赖性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以期为研究该酶的具体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并为龋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和Rosetta(DE3)中,采用不同时间及6种不同浓度的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C)诱导乳酸脱氢酶蛋白表达,选择最佳条件诱导LDH蛋白表达.并经His-标记蛋白纯化柱(HisTRAP FF柱)提纯,用LD
目的:观察蜂胶与厚朴酚混合物对变形链球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复方中药防龋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蜂胶、厚朴酚及二者混合液的最小抑菌浓度选择实验所需的质量浓度分别为:蜂胶250、125、62.5、31.25、15.625 g/L(蜂胶组),厚朴酚0.0625、0.0313、0.0156、0.0078、0.0039g/L(厚朴酚组),蜂胶与厚朴酚混合液A1(250g/L蜂胶+0.0625
目的:探讨6~10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与乳磨牙患龋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济南市10个区(县)40所小学,对6~10岁符合纳入标准的3680名儿童进行患龋情况调查,并分析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与年龄、性别及乳磨牙患龋之间的相关性,对第一恒磨牙龋失补牙数(DMFT)、龋失补牙面数(DMFS)及乳磨牙龋失补牙数(dmft)、龋失补牙面数(dmfs)进行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常规口腔X线检查对口腔黏膜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收集24例受试者X线照射前及照射后7~10d的口腔颊黏膜脱落细胞,弗尔根染色及快绿染色后进行细胞学分析,计数1000个细胞中出现的微核数及其他类型细胞数,包括基底细胞、双核细胞、染色质固缩细胞、核碎裂细胞、核固缩细胞、核溶解细胞和核芽细胞,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核率比较:拍摄X线前为0.33‰,拍摄X线后为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种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即刻负荷后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方法: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就诊的10例牙列缺失患者采用Ankylos SynCone种植系统支持的即刻负荷覆盖义齿修复,均为下颌全颌覆盖义齿.10例均在下颌颏孔之间植入4枚种植体,共植入40枚,修复后平均随访3~5年,以共振频率分析和影像学检查评价种植体稳定性和边缘骨丢失情况.结果:所有种植体无松动脱落,均获得良好的骨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修复术中,用自体鼻中隔软骨重建鼻软骨性支架结构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鼻整形术的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41例.术中行横跨鼻小柱切口和双侧软骨下切口,内侧脚间切开,显露切取偏曲的鼻中隔软骨,以之为材料修复重建鼻支架结构,整复鼻外形和鼻中隔偏曲.术前术后摄取正侧位面像和头颅CT检查,评价鼻形态变化和鼻中隔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