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小麦面积时空动态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e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掌握小麦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北京市小麦生产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统计和遥感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分别从北京市、区县和乡镇三个尺度,对近五年小麦面积分布进行了评价.结果 表明:(1)北京市小麦面积从2009 年的61971.02 公顷减少到2014 年的26814.87 公顷,减少了56.73%;小麦成片种植的地块数量从11243 块降低到4914 块,减少了56.29%;地块平均规模也从4.76±0.19 公顷减少的1.22±0.05 公顷,降低了74.29%(2)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和顺义区的小麦面积减少量占总减少量的87.43%;四个区县内平均每个乡镇的小麦面积从2009 年的1066.28±153.63 公顷降低到2014 年的388.21±59.17 公顷,且大于1000 公顷和500~1000 公顷的乡镇数量分别约减少了2/3 和1/2;并且四个区县小麦成片种植的地块数量和地块平均规模均有不同程度减少;(3)四个典型乡镇小麦面积也均呈极显著减少趋势,小麦地块平均规模降低幅度均在70%以上,并且大于5 公顷规模的地块数量均减少了1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小麦空间优化布局提供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为探索盐碱地不同作物与花生的最佳复合种植模式,提高间作花生产量和土地生产效益;[方法]分别在轻度和中度盐碱地上,通过设置玉米、高粱、油葵与花生间作,研究盐碱地不同作物与花生间作对花生产量及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本试验条件下,花生与不同作物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 1,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产量优势,其中,油葵花生间作土地当量比在两试验点均为最高,分别为1.31 和1.40;相对
[目的]探讨玉米花生不同间轮作比例机械化种植条件下的生产效益,为辽西风沙半干旱地区玉米花生间轮作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郑单958 和阜花12 为供试材料,采用大区试验,设玉米连作,花生连作,玉米花生间轮作(玉米花生间作比例分别为4∶4、6∶6 及8∶8,来年玉米花生茬口互换)5 个处理,测定光合速率、产量、土地当量比及经济效益,比较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差异;[结果]间作比例越小越利于玉
为探明周年不同周年秸秆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江苏省南京市开展大田定位试验,通过静态箱-气象色谱法研究4 种周年秸秆还田方式,即稻麦秸秆均不还田(CK)、麦秸沟埋还田+稻秸覆盖还田(WDRC)、麦秸沟埋还田+稻秸旋耕还田(WDRR)、麦秸旋耕还田+稻秸覆盖还田(WRRC)、麦秸+稻秸均旋耕还田(WRRR)对稻麦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土壤碳库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秸秆还田可以
[研究目的]东北风沙半干旱区是我国的生态脆弱区,仁用杏与作物间作一直是东北风沙半干旱区最重要的林粮间作模式,在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方法]利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章古台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仁用杏与谷子间作、仁用杏与花生间作、仁用杏与甘薯间作、仁用杏清种、谷子清种、花生清种和甘薯清种共7 个种植模式,探讨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地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仁用杏/谷子、仁用杏/花生、仁用杏
[研究目的]菌渣作为重要农业废弃资源之一,同时也是良好的有机肥料.本文通过研究不同菌渣施用下柑橘园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旨在探索不同菌渣施用下土壤有机碳质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提高红壤果园肥力和土壤碳汇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施肥试验共设6 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全量氮肥(N)、75%氮肥+25%菌渣(J1)、50%氮肥+50%菌渣(J2)、25%氮肥+75%菌渣(J3)和全量菌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effects on organic carbon(C)decomposition(i.e.,CO2 and CH4 emissions)determine the feedback of soil organic carbon(SOC)stocks in rice(Oryza sativa L.)paddies to climate change
江苏既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江苏时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在占全国3.9%的耕地上,生产了占全国6%的粮食、4%的棉花、5%的油料,4.5%的肉类,8.7%的水产品.但和全国农业一样,在经多年高速发展后,农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出“产品总量与结构、生产与资源环境、成本与效益、农民数量与质量”四大矛盾,制约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研究目的]针对实际生产中沼液需要长时间贮存的问题,为实现沼液养分有效利用与管理,[方法]根据沼液发酵工程实际生产状况,采用CSTR 反应器,设置2d、4d、6d、8d、10d 等5个不同的SRT(固体滞留期)并分别在该时间点进料出料,模拟不同沼液状况进行发酵,研究出料沼液在贮存过程中COD、pH、TN、TP、TK 等养分和理化特性变化.[结果]结果表明:(1)贮存30d后,5 种沼液中TN 和T
[研究目的]研发基于作物复合系统的农田循环生产模式以实现干旱区农业可持续性。[方法]以河西绿洲规模化种植的小麦间作玉米为平台,通过集成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重点研究该复合系统的土壤碳排和水分利用特征。[结果]农田复合循环生产系统能有效降低土壤CO2 排放,特别是免耕秸秆覆盖农田复合循环系统,其土壤CO2 排放量比单作玉米降低了12%,比传统复合系统降低了13%,排放效率比单作玉米提高了39%,比传统
[研究目的]秸秆还田是构建合理耕层结构和培育地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东北地区解决耕层恶化问题和提高春玉米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2014-2015 年在辽宁省铁岭设置了秸秆0 kghm-2+纯N 0 kg hm-2(S0F0),秸秆9000 kg hm-2+纯N 0 kg hm-2(SN0),秸秆9000 kg hm-2+纯N 112.5kg hm-2(SN1),秸秆0 kg hm-2+纯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