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的农村治理

来源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7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的农村治理正陷入困境:一方面,由于农户间的长期封闭的博弈结构被破坏,村民自治缺乏合作基础;另一方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显性合约根本就达不到大部分农村地区.新型的农村治理可能还得取决于农户之间的自愿合作.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博弈的跨市场化正逐渐消失,封闭的、长期的博弈结构也逐渐改变,农村原有的合作秩序正在崩溃.因此,此时推进以农户自愿合作为基础的农村治理与目前的形势背道而驰.
其他文献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爲针对学校及医疗安养机构与住宅用地之需求,试图藉由历年台湾人口结构变迁趋势,利用复相关分析萃取影响学校及医疗用地与住宅需求的重要变数,再利用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分析台湾地区在人口结构变迁下,对学校及医疗用地与住宅用地需求之影响程度.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学校及医疗用地方面,对学校用地面积具显着影响之变数包括国小学生数、有偶率、迁徙率,学校用地面积与国小学生数及迁徙率呈负向变动关系,学校用地
经济快速成长过程中,房地産业扮演经济火车头的角色,然而房价快速上涨,却也造成贫富不均、物价上扬的压力.各国之房地産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産业;同时居住问题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自196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经历四次房地産市场景气繁荣与高峰,这四次景气高峰,分别发生在1958年间、1973年至1974年初,1980年间,1988年至1989年间.因此,在1990年之前,台湾房地産界对景气变化流行一句话
本研究将基於Mankiw,Romer and Weil(1990)包含人力资本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着力於研究土地的供给弹性不爲零,也就是土地的供给随经济发展会发生变化情况下,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构建经济学理论模型,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从理论上分析总结出建设用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借助面板数据估计,估算出浙江省11
我国针对跨域问题之处理方式,大多沿用传统的政治体制与程序,虽然国内对跨域治理之相关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其相关体制亦尙未完备,但於公共政策之实际执行,例如环境保护、河流治理及垃圾处理等公共议题上,已有逐渐成熟运作的发展趋势.本文讨论,1、跨域治理之理论基础及公有土地相关文献之探讨,2、公有土地开发利用相关规定及课题分析,3、公有土地跨域治理模式分析。
本文对企业代理人具有责权扭曲的逆向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围绕具有责权扭曲的逆向选择模型、具有责权扭曲的逆向选择模型最优解的特性、责权扭曲问题当作无责权扭曲问题处理的后果等进行了阐述。
股票期权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界和企业界探讨较多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少人主张借鉴西方股票期权等方式来建立我国的企业激励制度,但因诸多因素的制约,其发展十分缓慢。本文通过对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山西票号独创的薪酬激励制度——身股制与西方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比较,试图能为我国设计出适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激励制度起到启示作用。
本文提供了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世代交叠模型,用于研究通货膨胀经济中的均衡选择问题。在宏观经济中,经济主体的预期内生地决定了通货膨胀的动态,通货膨胀的动态对经济主体预期的形成又会产生深刻影响。经济主体应用遗传算法来学习正确的预测规则,依据预期制定消费决策以解决其效用最大化问题。应用该模型,我们分别进行了“实际赤字固定”和“货币增长率固定”的政策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经济主体预期的不断进化,模型均
两岸农业的供需体系长期以来即存在着许多异与同、竞与合的微妙关系,这些关系在两岸的政治隔阂下,一直维持某种程度的平衡,但在全球化及区域性贸易协议蔚为风潮之际,直航甚至可能成真的态势下,定将衍生显著的质变,并使两岸的农业合作带来新的契机与风险,因此,掌握其间的关键问题与来源,并拟具阶段性、竞争性、互补性及调和性的对策,共同面对国际潮流的挑战,是促使两岸农业互蒙其利、永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论述两岸农业
本文介绍两岸农业的议题,自从2005年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中国大陆,中国大陆方面宣布开放台湾多项农产品零关税销往大陆之后,即引发各界热烈讨论,以中国大陆的广大市场及进口优惠为诱因,似乎成为台湾农业找寻出路的重要指引。2006年4月国共两党举办“两岸经贸论坛”,农业仍是主要的中心议题,在会后宣布的15项政策措施,其中有高达7项是与农业相关的,包括增加准入的水果种类、蔬菜及水产品零关税、增设
租赁费用较低且存有刚性特征是现阶段农地租赁市场的主要特点,本文运用专有性及专用性原理对低地租现象做了初步解释.农地出租人对承租人事后机会主义行为的预期导致了农地转租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熟人社会"内部成员的隐性承诺,这种带有专有性特征的隐性承诺赋予了农地承租人较强的缔约谈判力,而为了避免农业专用投资受到出租人事后机会主义行为的威胁,承租人势必将谈判地位优势转化为对租赁剩余收益的控制,并最终形成了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