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师教育创新问题(摘要)

来源 :中国教师教育学会,安庆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mmm12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时代转换:把“双基”变成“四基”,就是在原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再加上基本思想、基本工作经验;把“双能”变成“四能”,就是在原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再加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单向思维变成双向思维。中国人很少有原创就是因为中国人习惯的思维方式是单向思维即演绎思维,是由一般性思维到特殊性思维,这种思维的结论是存在的。而归纳性思维,是由特殊思维到一般思维,它的结论是不存在的,要求人们去探索真理、发现结论。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整体的、复杂的、深层次的基础教育建设系统工程,它受到传统习惯的影响、科学理念积淀的不足、教师整体素质较低等方面因素影响,进展比较缓慢。新课程改革的主导思路是科学与人文的交融,教师必须明确课程与教学的当代视野、立场与逻辑,建立恰切的课程改革方法,建立"研究与发展"型的教师队伍。
文化构成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科学人文教育相融合是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作为专业教师,除学科的、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外,还要打下科学人文互补的通识知识基础。构建"三个系列、三个层面和一个特色"的通识教育平台,开展人文实践,形成人文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论文阐述了理科教材编写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意义,讨论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以高中化学新教材编写中渗透人文精神为案例作了分析与阐述,以期在教师教育过程中为科学人文教育融合和复合能力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互融合是构建受教育者文理知识渗透、科学人文素质嵌合、科学人文精神互补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有效途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机制有三种。根据现实情况,作者提出了一种模式:半保留半渗透模式。
本文讨论,第一是会议主题适应了农村中小学的需要,适应了课改的需要,适应了教师专业素养养成的需要,从根本上说适应了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需要;第二是实现了国际视野、多元对话的需要: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的对话,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研究与操作的对话,决策与实施的对话,问题与经验的对话,以及兄弟院校之间的对话,特别是培养和使用的对话。
本文讨论包括,1.对科学人文融合培养复合型教师的现实必要性,尤其是对安庆师院在文理融合上的实践和理念,大家给予了高度评价。 2.对培养复合型教师的价值取向大家提出了一些看法。
本文围绕会议主题在概念上、原理上、理论上做了一些探讨。我们探讨侧重于地方师范院校如何融合科学人文教育,如何培养复合型师资问题。
本文探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是当今社会对整个人才培养的要求。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高尚的理想情操,既有熟练的技能又有健康的品格,是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追求。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教师素质要求必定很高。
本文报告的主题是"贴近基础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地方师范院校扶贫顶岗支教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主要向大家介绍忻州师范学院学生在贫困地区顶岗支教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康宁医护专科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所进行的一些举措和取得的经验,希望能与各位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