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后路手术后感染的病因与治疗

来源 :第二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骨科学术论坛暨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八次骨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ody1234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份至2013年1月份收治的24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析并发感染的诱因,并探寻有效的处理方法。结果 依据患者病情,我院选取灌注引流术、病灶清除术或者取出内固定物,有效控制了切口感染,随访发现,无一例出现复发情况,预后情况良好。结论 针对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随后采取灌注引流术、病灶清除术等有效措施,清理创面,可以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收到良好的预后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颈椎单开门Centerpiece微型钢板固定术中侧块螺钉位置与小关节面破坏的关系,优化侧块螺钉位置,比较未优化与优化患者小关节破坏情况及轴性疼痛情况.[方法]纳入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78例行后路C3~C7椎单开门Centerpiece微型钢板固定术患者,其中男性60人,女性18人,平均年龄60.7岁(34-83岁).自2011年10月起采用侧块螺钉优化方案:将微型钢板侧块螺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4年5月期间对药物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30例,获得随访进行总结分析,并进行评价疗效。结果:所有病例作半年以上随访:按Moon植骨成功的标准,30例均能愈合。结论:药物联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可以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只有有效全程抗痨治疗加手术清除病灶,减少结核致瘫的机会,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目的:就我院37例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做一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到2010年2月的37例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后6月的随访资料,以脊髓损伤水平评分(ASIA运动评分)及脊髓损伤的步行能力评定(WISCI Ⅱ)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3例治疗无效,有效10例,优良19例,治愈
目的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技术研制一种个体化导向模板,探讨该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 对8具成人寰枢椎标本行CT扫描获得DICOM格式数据,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中建立寰枢椎三维模型并测量寰枢椎椎弓根相关参数,模型以STL格式保存.在Imageware 12.1软件中打开寰枢椎三维重建模型,读入点云数据,定位基准及参考平面;然后在Geomagic S
会议
目的 测量国人寰枢椎相关骨性解剖数据,对二种寰椎侧块螺钉固定和经后路寰枢关节螺钉固定的可行性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30例寰枢关节(60侧)正常成人的螺旋CT扫描数据,利用CT工作站对数据进行MPR重建,分别测量寰椎椎动脉沟处后弓的高度和宽度,寰椎后弓下侧块的高度,枢椎峡部高度和宽度,若这些数据大于4mm则认为可植入螺钉固定.结果 寰椎椎动脉沟处后弓高度为4.54±1.17mm,椎动脉沟处后弓宽度为8
探讨自体血液回收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科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80例,交替分入AB两组,A组为对照组,红细胞压积(HCT)低于0.30时输异体血;B组为血液回收组,用万东康源BW-8100A型自体血回收机在术中进行血液回收回输,对患者术前、术后静脉血常规、血液生化检验进行对照比较.结论:术中自体血回收能减少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异体血用量,并发症少,使用安全有效.
目的:探讨PLIF术中单侧椎板间开窗所获局部颗粒状自体骨作为椎间植骨融合材料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采用椎板间开窗所获骨粒联合n-HA/PA66 Cage支撑、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行PLIF治疗107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55例,病史2~240月平均69.9±70.7月.年龄26~75岁平均52.8±9.0岁.将单个椎间隙椎板间单侧开窗作为一个开窗单位,共开窗12
目的: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在颈脊髓损伤术前、术中监测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4月我科治疗的颈脊髓损伤241例,按ASIA分级:A级11例,B级10例、C级30例、D级140例,E级50例.颈脊髓损伤平面:C4平面29例,其中完全性损伤2例、不完全性损伤27例;C5平面70例,其中完全性损伤3例、不完全性损伤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0月,对25例不伴有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老年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术前体位复位,术中根据骨折特点个体化穿刺及注入骨水泥.术后1、6、12月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高度恢复率、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可获得椎体稳定,腰痛明显缓解,早期功能锻炼.2
目的:对比研究经皮微创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治疗38例新鲜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18例行经皮微创手术,20例行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术后半年腰背部疼痛评分(VAS评分),腰背残障功能指数(ODI)。结果:两组相比较在围手术期参数、术后疼痛(VAS评分)、腰背残障功能指数(ODI)有显著性差异,经皮微创组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每组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