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故障点的实验模式探索

来源 :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y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课的比重加重了,但是实际上主要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焊接能力,就安排的实验课而言大部分学生仅仅够焊接完电路,而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进行故障排除,对于电路的维修能力提高比不明显,因此就对现有实验课模式提出了改进,利用理论教学中对任务电路分析会出现的一些故障点事先先做成故障电路板,学生上实验课的时候先查故障和维修,验收通过再允许他们做一个新的任务电路.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讨论案例式教学、毕业设计成果视频演示、教学网相结合、科研引入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手段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分析了如何优化数电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无线电通信相比有线通信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摆脱了有线通信的束缚,还减少了布线的设备投入,让人们的通信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逐渐成为主流的通信形式.无线电通信技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多媒体信息提供了稳定的传输途径,解决了信息失真、滞后的问题,安全性也有了更强的保障.本文就无线电技术的优缺点展开分析,探讨通信技术的新发展.无线电通信技术经过了一个科学的发展过程,传输距离、编码技术、网络连通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引入问题教学法可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加学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选取了4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后,对课堂效果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总结归纳出问题教学法实施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实践结果表明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中应用问题教学法行之有效.
对电子类专业而言,《模拟电路实验》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文中详细介绍了在该实验教学中必须先让学生清楚的四点内容,并做到这四点,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如何做实验,让他们想认真的做好实验,最终使得他们的动手和创新能力通过这门实验课得到真正的训练,为他们后续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在多年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一种针对电子技术课程的远程在线实验系统.采用该系统,可通过浏览器实时控制远程端的实验设备进行实验,实现与实验室环境下相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也可降低对实验场地的需求,减少实验管理工作,大大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并真正实现实验室的完全开放.当前,在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为缓解实践教学需求与实验设备不足,提供了新的选择.
针对电类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工程实践技能"的主旨,开展了基于Altium软硬件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改革探索.由课程质量和学生的反馈可知,这样的举措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讲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创设自学的氛围,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教学评价应体现能力本位理念。
从电类基础实验室的作用出发,以电子实验室为例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实验室建设与实验室管理中出现的新矛盾.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准备工作和日常维护三个方面描述了实验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加大保障力度等思路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在模拟电路教学中,课程设计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传统的课程设计一般均为较为简单的题目,内容简单,学生做设计很多时候并没有用心思考,应付差事居多,真正掌握设计精髓的极少.如何使学生真正掌握模拟电路的设计方法,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以音频信号发生器为例,对模拟电路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设计性实验是电类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教学条件和课时的限制,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将Multisim软件用于设计性实验教学,让学生对项目进行虚拟的设计和仿真,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实验的原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进一步增强理实一体和设计性实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