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地区大气边界层特征和风能资源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第一届全国能源与气象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i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V2.2)与北京大学大气边界层模式(PKUABLM)相耦合的模式,模拟了鄱阳湖地区200km×200km范围内,2009年11月05日00时至2009年11月06日12时不同高度的气象要素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水平分辨率为1km的鄱阳湖地区大气边界层风、温、湿度场和廓线分布的大气边界层物理特征.具体给出了10m、120m高度的水平风场图、湖区风速、温度垂直剖面图;100m水平温度场图、湖区温度场湿度场垂直剖面图;鄱阳湖区域不同下垫面格点的温度、风速、风向及风场廓线图等.模拟结果发现:白天鄱阳湖面上空存在着冷岛效应并伴随湖风,而夜间湖面上空存在着热岛效应并伴随陆风,湖面与陆地之间最大温差可达6℃;同时地形以及下垫面类型对鄱阳湖区风场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夜间存在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低空辐合带,白天逐渐消失;此外受风场和地形作用湖面上空的湿度分布也不均匀,白天湿度层厚度低而夜晚湿度层厚度高,湖中心右侧湿度值大于左侧湿度值.通过对鄱阳湖区域不同下垫面格点的温度、风速、风向及风场廓线研究发现,鄱阳湖地区地形、地表陆面过程作用和湖面冷、热岛效应对区域大气边界层有着显著的影响.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反映鄱阳湖的大气边界层物理特征,有助于了解鄱阳湖地区区域气候的特点,以及由于地形、地理环境、地表特征所形成的不同高度上的风、温、湿的分布规律和大气边界层物理特征,为鄱阳湖地区局地天气预报、风能资源评估开发、环境保护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Daanzhai formation in the center Sichuan Basin mainly developed lacustrine dark shale in the carbonate conquenc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ultiphase displacement may help us on oil/gas recovery in untraditional reservoirs with a low or super-low permeability.
会议
Rock electrical dat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ogging interpretation for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reserves prediction.While based on the digital core,rock electrical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ol
会议
The distribution study of microscopic remaining oil at late water flood stag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improved tapping potential and enhanced oil recovery.
New imaging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are needed to describe the pore space in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 rocks.Novel staining techniques for the microCT allow to visualize connected porosity in tight roc
会议
In this presentation we will discuss different techniques to obtain digit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 pore structure and fluid distributions.This includes registration of scans and intensity normalizatio
会议
我国风电开发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东南沿海以及内陆山区,这些区域冬季具有温度低、湿度大等气候特征,易于造成风机叶片覆冰,引起风电机组叶片气动性能的变化,降低风机出力,而且冰块的脱落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开展风机覆冰期预报的研究对风电场建设和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Makkonen结冰增长模型镶嵌冰表面辐射融化模型建立适用于风机覆冰的预报模型,基于WRF耦合Calmet综合模式预测结果和风机性
根据达坂城风区100m铁塔上70m高度2011年的超声风观测资料,分析了该风区主要风参数特征.结果 表明:1)该地10min平均风速各等级风速呈双峰型.10~15m/s的风速出现的概率最多,约占40%左右,2~3m/s的微风约占13%左右,15m/s以上的风约占20%.2)日最大风速以10~22m/s占绝大多数,达84.5%左右,其中,17m/s以上的"强风"就达44%左右.3)风速越大,风攻角的
会议
广西"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一批现代能源基地.为探讨主要气象灾害对广西风能开发的影响,保障广西风电场的安全运营.本文利用1951年~2012年广西89个气象站雷暴、结冰、大风、热带气旋等资料对影响风电场的主要气象灾害对进行特征分析和影响评估.结果 表明:4~12月是热带气旋影响广西的季节,其中7~9月期间影响最多,占全年影响
会议
本文在全国风能资源和技术可开发量的基础上,建立风资源等级与发电成本的计量经济关系,通过净现值模型计算了全国和各省的陆上风电经济可开发量.根据计算结果,当上网电价为0.60元/kWh时(对应着全国Ⅳ类风能资源区上网标杆价格),全国风电累积经济可发电量为4.83 PWh(1012 kWh).若按照当前全国Ⅳ类风能资源区的经济可开发量,可以完全满足当前全国总的用电需求,可满足2030年总电力消费需求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