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线路产品中的时间分配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华东地区)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出游率的增加,旅行社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游客提供出游线路的决策建议,因此旅游线路产品的设计对旅行社和游客具有双向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线路产品的研究侧重于理论与实例方面,对于旅游线路产品本身的探讨较少,而旅游线路中时间要素是衡量旅游成本和效用的标尺,研究其时间分配十分必要。
其他文献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术、文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威胁着许多农业文化遗产及其生物多
边疆安全是中国安全的重要组成,边疆安全是实现国内的安全与稳定,建设幸福、美丽中国重要的决定因素。囿于历史累积和发展中新生矛盾,全球经济一体化重塑中国边疆地缘安全:①中国陆疆问题已由早期的勘界、民族与经济落后问题演进为民族自治、经济发展与跨国极端宗教势力渗透,这在西北边疆尤为突出;②中国海疆问题始终被勘界、海洋资源利用与权益治辖,以及个别强国(或其依附国)海军侵扰所困,这在东海与南海日益显著。
近年来,人们关于妈祖信仰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各地妈祖信仰的传播演变、妈祖信仰在各地的起源、妈祖史料的研究、妈祖文化的社会功能、妈祖在地理学上的空间分布、妈祖信仰在人类学和宗教学视角下的理论审视等等,人们对台湾妈祖信仰的研究,也都是研究台湾妈祖信仰的起源,妈祖在台湾的分布与传播,妈祖信仰与当地经济文化的融合互动,这些都是着眼于整个台湾省的妈祖信仰的研究,而本文将着眼于更小的范围,将其研究的范围缩小至高
进入"海洋世纪",出于文化话语权、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地缘考虑,西方学界一直有"中华文化是大陆文化,与西方海洋文化相对立"的"经典"说法,我国学界中也有附庸者。
旅游圈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形式与产物,然而当前的研究多关注于局部旅游圈的定性判别分析,缺乏对全国尺度上旅游圈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研究。鉴于此,本文基于GIS,建立了全国346个地级市和875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数据平台,根据中国百强旅行社旅游线路产品中所安排的旅游景区游览时间,构建了景区效用等属性数据,另外针对中国现阶段游客的两种典型空间行为模式——观光浏览和度假休闲,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景区
降低旅游交通碳排放是旅游业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而区域旅游交通碳排放测度是分解旅游业减碳任务的一个难题。文章从替代原理和替代法则等方面剖析替代式自下而上法机理,以长三角为例,依托归纳法和变异系数法,尝试从人均GDP、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运输线路长度三方面测算出游距离,采取以实地调研数据为主、辅之以MusTT模型法拟定各旅游交通方式的距离比例,立足区情确定碳排放系数,并以区域输入和输出的双向旅游流的人次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拥有广阔的客源市场,加之城市郊区的自然环境良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条件比较成熟,因而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显著。上海乡村旅游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较大规模和较稳定客源,并在促进上海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富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旅游业是世界第一大产业,其碳排放/碳足迹的测度和控制对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旅游相关碳排放/碳足迹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梳理,探讨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
休闲经济时代文化创意旅游这一特殊的旅游发展形式已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关注。影视艺术呈现的地理空间信息能大力促进旅游业发展,如与发展工业相比,影视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利于"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影视地经济、文化与环境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平衡发展。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将海西城市群20个城市作为旅游行动者,以各地旅行社推出的典型旅游路线为关系矩阵,构建海西城市群旅游空间网络结构图。利用旅游空间个体网结构和整体网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海西城市群各个城市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层次和整体网络属性、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