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对文化遗产传承方式的思考

来源 :第四届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fy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对传统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15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更是加速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文化遗产行业也不例外.如今,博物馆中的数字化展示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如何使其与"互联网+"相结合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甚至变革尚在摸索.本文从文化遗产保护从业者的角度出发,结合对互联网实际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文献查阅、理论研究等方法,总结了"互联网+"与文化遗产行业相结合的现状,并对未来传承方式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其他文献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亚健康人群的不断增加,康复景观设计与建造已引起园林景观设计领域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热点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康复景观的概念及其发展演变
众多研究表明自然景观相对于人工环境对人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试图进一步探析不同景观类型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影响,以期获得老年人康复景观环境的设计依据.实验以中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影响注意力的因素很多,本文分析归纳了近30年国内外关于植物通过五感对情绪影响的研究以及情绪对注意力影响的研究进展,从"
本文在介绍了园艺疗法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屋顶绿化的发展状况,从园艺疗法型屋顶绿化促进园艺疗法让更多人受益、促进屋顶绿化推广和城市景观建设生态与人文相
关注人类健康、福祉已是风景园林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康复景观正是在这种趋势下被重新重视的风景园林类型.然而,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设计实践始终不能有效推进.循证设计旨在
本文综述了日本室内植物对人心理和生理的影响方面的研究概况.列举了办公空间、医疗空间、教育空间、居住空间等特定空间为对象的调查与研究.其结果表明,室内植物对于减轻人
近年来,传统、陈旧的文物行政执法模式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无法切实有效地对各级不可移动文物形成完整、全面、有效的保护.江苏省文物局立足于多年工作经验与教训,结合最新
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四大职能之一.中国园林博物馆作为中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博物馆,自开馆起就以向广大市民、中小学生和国内外旅游者展示和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园林艺术、
文化遗产既是物质财富,更蕴含精神内涵.不仅需要保护、数字化留存,也需要面向大众普及传播.文化遗产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复杂的研究过程难以在快信息时代迅速吸引眼球.本文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后,当地遗产管理部门通过加强学术研究、健全管理体制、加强政府引导、丰富展示手段、提高宣传力度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保护和宣传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