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底肥与魔芋病害发生和产量关系探索

来源 :2010年中国魔芋产业发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hz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成魔芋发生软腐病的因素很多,但近年来多数芋农把它归结于使用不同的农家肥造成的结果。为本试验设计了6种底肥,对魔芋的病害发生和产量进行探索。试验表明玉米秸秆做底肥的魔芋发病率最低,松毛针和苕子杆做底肥的魔芋发病率相同,苕子做底肥的亩产最高,腐熟农家肥做底肥的魔芋发病率最高。亩产为3628.5千克,而不施用底肥的平均亩产最低,亩产为2254.5千克。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对北方早寒区北移冬油菜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分析,为冬油菜的育种和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采用多点试验方法,对冬油菜在原种植地(天水)与北移区种植地(张掖等)的主要气候因子、越冬率、生育时期及经济性状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冬油菜北移后生育期延长,表现为冬前生长期与冬后生长期缩短,而越冬期天数较原栽培区延长1倍左右,达到140天左右,整个生长期呈‘两短一长’的特点
棉花是耐盐作物,但耐盐能力有限,土壤中过多的盐离子通过离子毒害、渗透胁迫和引起营养失衡等导致盐害。控制棉花盐害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提高棉花自身的耐盐性,另一方面是躲避或减轻盐胁迫。本文结合我们近些年的研究进展,评述了提高棉花耐盐性和躲避或减轻盐胁迫的途径、原理和方法,提出在工程措施改良盐碱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适宜品种、水肥运筹、种子处理及沟种覆盖等农艺措施是现阶段控制盐碱地棉花盐害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猪病仍然呈现种类多而复杂的局面,疫病形势严峻,是影响我国生猪生产稳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一些重大疫病流行毒株出现新的变化,病毒性疫病尚未取得很好控制,病原的多重感染与细菌性继发感染十分普遍,老的疫病继续肆虐,新的疫病不断发生,常常引起生猪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经济损失仍然十分可观。因此,有效控制疫病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成为我国兽医领域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2005年对中国动物园协会单位中的18家动物园饲养野生动物疫苗免疫情况进行调查。受调查动物园在野生动物疫苗使用和动物种类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显示动物园动物现共使用18类36种疫苗,预防31种疫病。其中哺乳动物使用14类24种疫苗,预防24种疫病;禽类动物使用4类12种疫苗,预防7种疫病。使用范围最广的有禽流感、犬瘟热、新城疫、猫瘟热等疫苗。共有24目58科动物接种疫苗,其中食肉动物类1且
@@我国魔芋产品开发目前还是以食品为主,如凝胶食品、增稠剂、乳化剂。葡甘露聚糖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开发魔芋保健食品、药品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将是今后方向之一。
本文从目前魔芋种子,种植存在的问题及要求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加快发展魔芋种源基地建设提出建议,希望能给种子,种植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魔芋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20世纪未,宜昌市抓住机遇,通过各种措施大力发展魔芋产业,使我市魔芋产业在短短十年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魔芋种植面积增长近10倍,加工产值达近15亿元人民币,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本文对我市魔芋产业近十年来发展的实践进行了回顾,并对产业未来能更好更快地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
魔芋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先后在研究和开发利用魔芋。然而,魔芋用途的广泛性,生长的区域性,栽培的苛刻性三者之间形成了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由于魔芋繁殖系数低,大田连作易生病害,致使魔芋基地成为产业做大做强的“瓶颈”。地处陕西南部的岚皋县,面对难题,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二十余年持之以恒苦探索,找规律,立足岚皋实际,终于总结出了魔芋林下种植、堆坑栽培和大田标准
@@2010年我司在云南省富源县、师宗县魔芋种植基地建立了约500亩三片魔芋种植基地,由于人工锄草费用成本高,对大面积种植魔芋者是一个重负。特别是经历2009年,在营上镇、哈播村约200亩魔芋,取得前期化控杂草的经验后,又发生了7,8,9三个月,田间杂草疯狂猛长,人工锄草难于控制,且带来软腐病等诸多不良后果,最终还是在魔芋地杂草丛生的结果是我们深感魔芋地全程化控之必要。
@@魔芋是一种半阴性植物,喜散射光和弱光,忌强光,我国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了这一生态习性,常将魔芋在房前屋后或竹林下零星种植。随着产业化的发展,采用与玉米等高杆作物间作,满足魔芋的荫蔽栽培条件,使魔芋走向了集中成片的大田栽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