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Phe WRKY1转录因子基因对转基因拟南芥抗病性的影响

来源 :第七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shen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仅存在于植物中的WRKY转录因子基因,构成转录因子超家族,广泛参与植物抗逆反应以及多种生理代谢过程。本研究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中克隆了一个Phe WRKYl基因,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含一个WRKY结构域和一个锌指结构C2H2,属于WRKY II亚组。Phe WRKY1基因编码蛋白的保守元件与禾本科植物甘蔗、水稻、小麦、黑麦草等有很高的一致性,在86%以上。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目的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对毛竹实生苗外施抗病信号分子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均可以诱导Phe WRKY1增强表达;外施脱落酸(ABA)和干旱胁迫,Phe WRKY1表达无明显变化。野外毛竹林中感染毛竹丛枝病与枯稍病的感病株中Phe WRKY1基因表达也有所增强。对PheWRKY1基因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并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转基因植株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学特征,根系发达、叶片肥大、茎粗壮,提前开花且结种不良,推测Phe WRKY1基因的过表达影响了转基因株系的生长发育。为进一步分析Phe WRKY1基因是否调控植物抗病反应,本实验用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 DC3000(简称DC3000)侵染拟南芥,转基因株系的病斑被局限在一个区域内,周围无明显黄化坏死组织,而野生型的病斑会一直扩散,周围黄化,直至整片叶卷曲甚至枯萎。叶绿素荧光参数值的变化表明被侵染的转基因株系整体光合性能和利用同等光强的力优于被侵染的野生型植株。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被侵染叶片和未被侵染叶片中,转基因株系中抗病相关基因PR1,PR2,PR5,NPR1的表达比野生植株更为强烈。
其他文献
详细叙述了“多次人工强制配种方法技术的操作方法,用左手掌面紧贴兔背,中指和食指夹住兔尾尖部兔毛,紧贴后臀拉起,右手托起后臀部,露出生殖孔,公兔便可很容易、很快交配射精。本方法具有省时,省力,高效,配种率高等优点,为一种值得推广,效果较好的家兔配种方法。
饲养肉兔投资小、见效快。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脂肪胆固醇低、营养价值高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我国每年都要向欧、美及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兔肉。同时,肉兔以草为主,用粮很少,是节粮型畜牧业范畴,能够很好地解决人畜争粮矛盾。因此,发展肉兔养殖在目前粮食紧缺情况下是很有前途的养殖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门路,而现在全国的养兔场遍地开花,但是养殖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模式也有天壤之
本试验对初产妊娠母兔妊娠早期第10d、妊娠中期第15d和妊娠后期第20d进行限饲,观察限饲对体内孕酮水平、采食量、生殖和生产性能、母性行为的影响。40只初产母兔被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第一组为对照组,从母兔交配到整个妊娠期间随意采食。其它三个组为限饲组,在妊娠的第10d、15d、20d饲喂量为维持需要的1.32倍。在每一次限饲结束后恢复到自由采食。第15d和20d限饲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了
本文利用对全国九省市家兔养殖的成本收益调研数据,通过对存栏、出栏量,劳动力、饲料、医药品、技术服务、兔笼兔舍等投入的分析,考察了不同规模下养兔的规模效应,比较分析各种投入在提高养兔经济效益中的贡献,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本文针对我国规模化养兔的发展现状,将我国养兔规模划分为5种类型,指出规模化养兔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调查了我国目前规模化养兔的经营状况,对于效益低下的原因进行简单剖析;比较了规模养殖与小规模养殖的主要差异性,提出了规模化养兔的要素组成,重点对规模化养兔的关键环节进行阐述。
本文对花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 f.revoluta)的出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绿竹在温州出笋期最早为6月中旬,终于10月上旬,笋期长达110d左右,出笋数量呈“少-多-少”的规律,出笋盛期为7、8月;退笋主要发生在笋中、末期,退笋高度多在25cm以下,主要原因是霉菌危害和营养性退笋;花绿竹竹笋高生长遵循“慢—快—慢”的节律,竹笋相对高生长最值H与
通过对吊丝球竹发笋节律的观察研究,吊丝球竹月发笋数与该点月均温、降雨量、日照时间长短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吊丝球竹发笋节律大致与川南的雨热同步的气候特点相匹配;吊丝球竹发笋节律模型为Y=13.1/(1+20.24e-0.070t) (Y为发笋量,t为天数),整个发笋历期可划分为初期(0d-24d)、高峰期(24d-62d)、末期(62d-109d)3个阶段,日最高发笋量出现在开始发笋后的第4
通过以黄秆乌哺鸡竹为试验材料,对不同胸径、年龄的个体进行伐倒测定其相关结构因子,且应用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黄秆乌哺鸡竹各个相关结构因子之间的线性方程模型,估算黄秆乌哺鸡竹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为黄秆乌哺鸡竹的秆形特征描述、因子间量化关系以及优良单株的选择提供快速的预测估算和评价。
本文通过对黄甜竹丰产林16块标准地的地下竹鞭、地上竹高、胸径等因子的系统调查,了解黄甜竹地下竹鞭的结构、生长规律以及在土层中分布情况,并分析黄甜竹生物量与竹高、胸径等林分各因子的相互关系,采用线性回归和幂函数方程对其生物量进行数学模型拟合,讨论并论述了改善林下竹鞭结构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提高黄甜竹生物量的指导方法,从而为黄甜竹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存和生长发育的基本环境因子之一。低温伤害现象尤为突出,几乎涉及所有的经济植物。大多数植物对低温等都是高度敏感的。因此,改善植物的抗低温冻害的胁迫能力,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的生长范围、增加产量。codA基因可以增加植物对低温胁迫的耐受能力,而Rd29A是一种胁迫诱导特异表达启动子,胁迫条件可以快速诱导基因表达,也可以减少由于转基因过量表达带来的不利影响。本研究以麻竹花药离体培养的愈伤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