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苯甲酸基β,γ和α,β不饱和羧酸酯的合成及异构化反应研究

来源 :中国化工学会第五届新农药创制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ub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了SYP-249转化为其双键异构体的反应,对溶剂、催化剂、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转位的影响进行了探索;为了深刻理解上述异构化反应,进一步合成了3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α-苯甲酸基β,γ和α,β不饱和羧酸酯,进行苯环上不同取代基对-α苯甲酸基β,γ和α,β不饱和羧酸酯转位反应影响的研究;利用氘代反应对转位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从菌种来源,杀虫活性菌株的筛选,生物测定,菌株KN-1294分类及鉴定,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马结构鉴定等方面对链霉菌属新种KN-1294的杀虫活性进行了研究.
哒嗪酮是良好的活性基团,本文介绍了合成六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噻二唑基哒嗪酮类化合物,生测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
本文报导了新杀虫剂JS118对水稻二化螟的杀虫活性,与同类药剂虫酰肼进行比较,两者活性相当,与常用药剂氟虫腈、阿维菌素、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死蜱、三唑磷、杀虫双等进行比较,JS118比氟虫腈、阿维菌素、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活性低,与毒死蜱活性相近,比三唑磷、杀虫双活性高,为JS118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本实验测定了新化合物HNPC-A9908对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及双翅目等多种害虫的综合毒力,并评价了触杀、胃毒、内吸活性以及温度效应.
在3种不同的作物生长介质条件下,对两种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啶虫脒进行了内吸活性研究,并与喷雾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喷雾试验中对桃蚜显示了相近防效的两种药剂的内吸活性有明显的差异,在3种不同生长介质条件下,吡虫啉对桃蚜的内吸活性都明显高于啶虫脒.两种药剂的内吸活性均以在岩棉中为最高,表明有机质和土壤对两种药剂均具有明显的吸附的作用.使用岩棉为基质的内吸测定可以作为一个判定化合物固有内吸特性、排除有
提出了农药有效成分与导向载体偶联后能在植物体内向特定部位定向累积的农药——导向农药的概念,并对其研究开发的理论基础、可行性、意义作了讨论.
二苯醚基团是一类近年来广受关注的重要活性基团.1,3,4-噻二唑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杀虫、杀菌、除草等多种活性.本文介绍了这两种化合物的合成,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测试.
在农药中,醚类结构常常被选为有效的活性基团.本文简要介绍了对醚类化合物的合成以及所合成的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的研究.
本文测定了吡螨胺对朱砂叶螨的杀卵、触杀、吸食及残效作用特性,同时也测定了哒螨灵对朱砂叶螨的触杀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吡螨胺地朱砂叶螨有很好的杀卵、触杀活性,致死中浓度LC分别为1.0346mg/1和0.3616mg/1,吸食作用LC为13.2831mg/1;同时吡螨胺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毒力是哒螨灵的14.6倍.吡螨胺在100mg/1和50mg/1两种处理剂量下前三天活性高,六天后活性低.
由阿维菌素B1配基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13-0-菊酰基阿维菌基B1配基(3~8),其化学结构经IR H NMR,C NMR和MS谱确证.初步生测结果表明,化合物3~5的生物活性几乎消失,而化合物6~8的杀虫剂螨活性高于母体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