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学习的分词不一致自动识别研究

来源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词不一致的处理是建设一个高质量的语料库所无法回避的问题,识别出分词不一致的不同成因是处理的前提和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分词不一致自动识别方案,通过两遍识别,以特征词法识别结果为基础,让机器从中学习到规则后辅以人工规则再处理第一遍未识别的不一致字串.我们对200万字语料库中的分词不一致字串进行了实验,封闭测试与开放测试的正确率分别达到85.22%和83.13%.
其他文献
本文对德宏傣语的元音格局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现阶段德宏傣语元音格局不完整,一级元音有九个,二级、四级元音空缺;三级元音丰富,可分出带元音韵尾的、带鼻音韵尾的、带塞音韵尾的三小类。
本文根据语音资料分析了北京话第一声和第三声的发音有力程度。文章围绕主声调段与调域上下限的位置关系、对前面声调的影响、对后面声调的影响、变调的目标调形等进行了论述。
本文对汉语方言的分区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分类的层级性、北方方言和官话、秦晋方言和晋语、秦晋方言和中原官话、南北差异、方言地理学和方言类型的考察等进行了论述。
本文对古汉语声调的构拟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原始汉藏语里,阴声韵和人声韵同属一个超音位,两者是形态变换的关系,所以在变调别义的时候,它的语音记号特别着重,韵尾一直保留到唐朝。
佤语音节的配合规律是佤语的特点之一,对它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佤语的结构特点及发展规律。本文阐述了瓦语的音节配合的模式,分析了音节配合规律对构词的影响。
本文对苗瑶语声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文章围绕苗瑶语声调的分化、苗瑶语声调的合并、苗瑶语声调的裂变等进行了论述。
本文对南宁市白话声母系统与普通话、中古音声母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介绍了南宁市白话的发音特点,阐述了南宁市白话声母系统与普通话、中古音声母系统的对应关系。
本文对云南他留话的语音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文章介绍了他留话的声母、韵母、声调及音节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和彝语支、缅语支,以及与彝语诸方言的比较,认为他留话与彝语支语言,尤其与巍山彝语的关系是非常接近。
本文对藏语拉萨话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进行了介绍。文章围绕语音的标注符号、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结构和特征选择、语音采样数据、数据库文本集等进行了论述。
本文基于条件随机域模型处理中文命名实体中的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识别,综合利用外部特征,研究了字一级包括外国译名在内的中文人名、地名、简单组织机构名的识别,采用了利用互信息获取外部统计词典并建立外部特征的方法.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外部特征的加入可以弥补训练规模的不足、显著提高识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