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野生稻耐冷性的研究进展

来源 :第一届全国野生稻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对东乡野生稻耐冷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主要内容包括水稻冷害和东乡野生稻耐冷性的鉴定、遗传分析、利用等,并对今后东乡野生稻的研究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其他文献
采用蔗渣纤维素、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制备出一种改性纤维素吸附剂,对制备该吸附剂的影响因子如碱化时间、碱化浓度、单体AA、AM、DMC的用量、引发剂(NaHSO、(NH)SO)用量以及温度时间等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该纤维素吸附剂的适宜合成条件为:碱化时间为60min,NaOH浓度为30%,AA中和度为70%,相对于吸附剂整体
利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将羧甲基纤维素(CMC)与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AETAC)接枝共聚,创新合成了分子中同时含有阳离子和非离子亲水基团的羧甲基纤维素改性高吸水树脂(ICAM)。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因素如油水相体积比、CMC用量、反应体系pH值、引发剂(NaHSO、(NH4)SO)用量、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用量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得出了反相悬浮聚合法制
为弄清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的动态粘弹性,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研究不同增重率的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的力学损耗角正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的松弛过程减少,直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a)松弛过程的转变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T(a)=75.2(C)=76.8(C)=93.6(C);(a)松弛峰的峰值减小,tan(a)=0.043>tan(a)=0.041>ta
分别采用高温干燥、低温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方法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loata(Lamb.)Hook.]人工林木材进行干燥处理,然后研究了三种干燥处理材在不同含水率平衡态的动态粘弹性质。测定的温度范围为-120-40℃,频率范围为0.5-10Hz。结果表明明:1.随着含水率增加,木材的贮存模量E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程度最小。2.在温室温度范围内观察到两个力学松弛过程,较高温度域的
以粉碎的油菜秸秆为原料,研究了其热特性,采用双氨基硅烷对油菜秸秆粉进行疏水化改性,通过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实验法,确定生产油菜秆装饰材料双螺杆挤出成型的最佳工艺参数。
参照木材流体渗透特性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大型丛生竹种─龙竹竹材的纵向气体渗透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和含水率对竹材纵向渗透性有显著影响。预处理可提高竹材气体渗透性,水煮预处理试件的渗透性优于汽蒸预处理试件的渗透性;随竹材试件含水率降低,竹材纵向气体渗透性增加。这些结论可为竹材防霉处理、染色处理、防火处理等改性处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介绍了落叶松胶合板复合墙体的结构设计、保温隔热计算方法。通过对适于北京地区复合墙体保温隔热的计算研究表明:由水泥砂浆、落叶松胶合板覆板、保温材料以及石膏板等国产材料组成的木结构复合墙体,当保温层材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厚度大于24mm时,该墙体能够满足我国建筑规范中的保温隔热要求。
研究了采用溶液发泡的方法构造植物纤维材料的网状结构的机理。利用气泡的内外压差、薄膜的表面吸附力对纤维的作用,以及纤维羟基形成的氢键结合并结合胶粘剂增强的方法,使材料形成低比重的网状结构,各项性能符合国家缓冲包装材料的标准。
以细长中空的同轴圆柱体作为木材生物学细胞模型、以4个D吡喃葡萄糖基组成单斜晶系的晶胞作为木材纤维结构的微观模型,综合应用木材物理学、统计热力学和结构化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推导木材弦向导温系数的理论表达式,应用该表达式实际计算了24种不同树种的木材弦向导温系数,并与同条件下的实验值相比较,其结果为最大误差12.2%,平均误差7.1%。
测试和分析研究了不同树龄不同树种速生人工林杨木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果表明:(1)树种对物理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三倍体毛圆叶白杨的物理力学性能最好,三倍体裂叶毛白杨次之,中林-46最差。方差分析表明,三种杨木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2)树龄对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不大,随着树龄的增长,不同杨木的密度已趋于稳定,但力学性能有上升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抗截切强度和抗弯强度受树龄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