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流域降水及旱涝时空结构特征分析

来源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238bd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汾河流域39个测站1956-2000年的连续各月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技术分析了年降水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变化。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年降水主要存在3种典型分布类型,即“全体一致型”、“南北反卡”型”、“上下游与中游反相型”。其中第一种分布型占主导作用,其相应的时间序列和年均降水序列形状基本相似、趋势皆呈减少。此外,还采用Z指数旱涝指标划分了汛期早涝状况和等级,结果显示,汛期异常旱涝主要发生在8月和6月。
其他文献
从简单海-气相互作用方程组出发,引进新的海洋对大气加热函数,得到简单海-气相互作用方程组的解析解,结果表明:(1)海-气相互作用可以产生不稳定耦合波,这种波的不稳定程度随海-气相互作用系数和深海对海洋混合层的影响而不同。(2)在中纬度地区不稳定海气耦合波的约为18—105年,特别最不稳定海气耦合波的周期为18年:而低纬度和高纬度最不稳定波的周期分别为3.5年和35年。(3)大气扰动在位相上超前于海
利用外逸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简记为OLR)资料分析了热带对流季内振荡(ISO)强度的季节变化及年际异常特征,重点研究其与海表温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最强的OLR季内振荡主要位于高海温(SST)区,即热带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区域,终年存在.冬春季最强,振荡中心偏于夏半球。OLR季内振荡强度年际异常显著区域是热带中东太平洋区域、西北太平洋区域和西南太平洋
本文根据西北太平洋近106年(1899年-2004年)热带气旋系列资料,分析了热带气旋年频数多年变化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数既存在明显的短周期的年际变化也存在明显长周期的年代际变化,是一种短周期与长周期相互作用的多时间尺度的变化。年际变化与ENSO有明显关系,ENSO事件的当年9月到次年8月冷事件年相对与暖事件年会有更多的台风生成和登陆。在年代际尺度上,106年的台风活动可以分为几
利用福建泉州地区共九个测站1961~2003年的月平均降水量资料,运用趋势分析和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方法,根据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将该地区划分为沿海和山区两区域,分别对两区域近44年来降水量变化的基本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1)沿海和山区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都呈上升趋势,沿海上升趋势较山区更加明显。(2)春雨期、夏季和冬季两地区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变化
对于月时间尺度的预报,外强迫的影响是重要和不可忽视的,本文在下垫面温度场上叠加随机和非随机扰动,通过大量试验分析了月尺度预报对于下垫面强迫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证明,大气的响应不仅表现在预报的第1天,在预报的第30天大气响应也有相似的平均特征。
研究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支持向量机(SVM)回归在汛期早涝预测中的应用。根据浙江省38个测站的降水量资料,用正态化Z指数对汛期早涝等级进行划分,得到了能够反映全省旱涝状况的指标。以此指标作为预测量,通过相关分析从前期大气环流场、海温场中选取高相关预测因子,应用逐步回归和SVM回归技术分别建立浙江省汛期旱涝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VM回归模型集中了众多预测因子的预测信息,有效地
采用最优插值、EOF、Morlet小波与统计t检验相结合以及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北疆34个气象站1961-2006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结果表明:(1)北疆高温天气的分布主要受高度分带性控制,其次是纬度分带性控制,主要出现在北疆盆地与天山北坡经济带中;(2)北辎高温天气高发区年高温日数与高温强度变化趋势不显著,而次发区以及高发区的边缘地区年高温日数或极端最高温度有显著增加趋势。高温天气发生的范围有扩
利用1951~2006年天津7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各气象要素资料,对7月下旬~9月上旬气温、降水、湿度、风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等的平均状况、演变特征和扬沙、雾、雷暴和冰雹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天津分赛场的足球小组赛提供气候背景服务信息。结果表明:7月下旬和8月上旬,天津易出现高温、暴雨等不利天气,相对而言,8月中旬至9月上旬,气温较适宜,降水减少,不利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
利用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5个气象站(北京、武清、北辰、东丽和塘沽)1971~2006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大雾的天气气候特征。发现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大雾天气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季节性和日变化显著的特征,且具有明显的持续性。受气象条件及地形的影响,京津塘高速公路具有明显的地域变化特征和很强的局地性。在对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大雾天气气候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大雾和浓雾对
综合分析了西安市负积温、供暖初日、供暖终日、供暖期天数以及西安集中供暖面积和供暖热消耗量的多年变化。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西安市亦存在冬季越来越暖,采暖期越来越短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集中供暖总面积和总供暖热消耗量不断增加,而单位供暖面积的热消耗量的总趋势随年代有所减少,但逐年耗热量与冬季气温的相关性并不好,说明实际供暖并没有根据气候变化调整能源投入。因此提出,冬季供暖的初、终日期及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