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文物锈体的形貌观察和分析研究

来源 :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qx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青铜器腐蚀层矿物组成、分层结构和金相组织的分析与比较,研究青铜器粉状锈在腐蚀层分层特点以及元素组成、金相组织等方面与未染粉状锈的异同,为进一步探讨粉状锈生成的机理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对志丹陵石碑进行病害分析、资料采集、脱盐加固、封护处理、陈列柜支架等保护修复操作过程.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形势下我国博物馆发展之路:一、寻求自身原因,改革完善内部机制.二、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培养.三、认清形势,内外结合寻求发展.
本文采用FL—801超声波除锈机除去了出土金属文物表面锈蚀物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在长期的实践中找出了用超声振动除锈的一套工作方法,同时也总结出具体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要点.
本文介绍了银盐鱼胶照片的化学修复处理的背景,并结合工作实践,论述了利用碘及酒精配方,处理有银镜照片的方法及效果,指出了采用此方法的利与弊.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从胶液毒性对人体健康和文物的损伤、耐潮湿性、耐高温性、耐碱性、不易去除性、柔韧性等方面提出了在潮湿气候环境中不宜用"502"瞬间粘结剂作为文物修复材料的建议.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文物商店通过查阅吉州窑文献资料,了解吉州窑的烧造历史及胎釉特点,制定修复方案,采用清洗、加固、补缺、打底、作色等传统方法成功修复了宋代吉州窑花釉圈点纹梅瓶.
本文介绍了化学防治法消除杀灭藏品害虫的优缺点,回顾了我国古代利用天然,野生药用植物保护纤维质地文物的经验,阐述了野生植物灵香草在有机纤维质地藏品的预防性保护中的应用.
本文根据工作实践,结合国内外同行经验和教训,论述了纸类绘画作品文物、书籍类文物、油画和版画类文物在布展、撤展、租借、照相、运输、包装过程中的保护性操作规程.
本文介绍了陕西省周至县仙游寺法王塔地宫出土的丝织品现场揭取过程,并从丝织物回软、加固、纺织结构、灭菌保存等方面论述了丝织品室内揭展处理方法.
本文运用传统的针线法对辽代盘球纹绫绵袍进行了修复,并在修复保护中对辽代纹饰、形制、制作工艺进行了论述,修复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