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社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来源 :中国社会学会,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cguop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的兴亡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影响至巨的大事件,在对苏联70年历史的研究中,苏联社会建设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苏联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起全民福利体制的国家,建立起了较好的全民保障,在勃列日涅夫时期(1964-1982),苏联民众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基本上无失业,政府提供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房租非常便宜,每月只需几卢布,其中还包括了供热费、电话费和水费,很多人都能外出度假,物价普遍较低。这些保障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不容忽视的是,苏联在社会发展战略、社会结构、社会政策等方面的失误也使苏联的社会建设存在较大的不足和缺口。
其他文献
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使我国的社会形势逐步过渡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通过梳理我国当代社会体制改革的建设经验可知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要求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这是当前社会建设时期变革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社会结构、化解社会矛盾、加快社会事业建设的价值向度,也是在社会建设时期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路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新变化,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进一步显现。中央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十二五’规划建议,正体现了当前我国加强社会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2011新年伊始,在中国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主席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公私问题包括公私边界的区分问题既关系人们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关系、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权力结构、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均衡状态,也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自由选择模式和参与公共生活的公共选择模式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等等。在现代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视域中,公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涵盖社会系统各个方面的理论范式和知识框架,本文拟探讨当代社会生活中公域和私域各自的范围,并试图揭示公
“80后”青年在多元文化的氛围中成长起来,塑造了他们富有行动力、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但在社会建设参与方面他们的能量还没有充分释放,建构“80后”新生代参与社会建设的机制已经成为迫在眉睫之事。本文从社会建设参与政策、组织和保障性法律法规存在的困境入手,探寻“80后”新生代社会建设参与机制运行模式,以期充分挖掘“80后”新生代的积极力量,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提升其社会建设参与能力,使其更好的投身社会建设事
人类聚落的辩证复归是一个充满了心理冲突和社会冲突的复杂过程,预计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按照现代自组织理论,复杂系统的进化过程是一个协同整合的超循环演变过程。同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发展动向也表明,尽管从集中走向分散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聚落发展方向,但在实践中又会出现不断反复。所以有理由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振荡的超循环过程,由此还可以对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规律进行发展。由于从集中到分散是一个充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从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国计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创新点。要重点加强秩序管理、现场管理、应急管理、舆情管理和治安管理,从而使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当前复杂多交的社会管理新形势下,北京市顺义区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出了多项举措。本文在介绍顺义区社会管理实践经验的同时,试图总结我国发达地区区域社会管理的有效经验,从而为各地正广泛开展的社会管理提供借鉴。
近年来,唐山市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对唐山城乡一体化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指出合理的城乡发展战略和政策,对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科学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管理方式和社会福利服务提供模式发生着重要变化,城市社区社会工作也获得了嵌入性的发展。但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凸显出了自主性缺失、专业性弱化、社会认同度低等问题,而且受制于政府的社区管理,存在着严重的行政化和官僚化倾向。因此,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要从嵌入性向亲合性转化,促使专业性社会工作与行政性社会工作构建一种互动合作的良性关系。通过以社区活动为载体、以个案和小组方法为辅助的社区社
本文从工作资源消耗理论出发,以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来研究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倦怠以及由此引发的组织归属感不强、敬业度不够和离职率高等现象,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SEM)等方法来研究以上变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