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心肌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xb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性心肌病是指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不能用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及其他心脏病变来解释的心肌疾病.随着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该病的患病率也逐渐上升,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以目前国内外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结果为线索,分别从Ca2+拮抗剂、ACEI和ARB、贝特及他汀类将脂药、TZDs类药物几个研究方面对目前糖尿病性心肌病的西医研究资料进行了论述,同时对中医各家辨证论治糖尿病性心肌病、复方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研究及中药提取物治疗研究进行总结.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说明,Ca2+拮抗剂、ACEI、ARB、贝特及他汀类将脂药、TZDs类药物的应用能够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延缓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展;在中医方面,糖尿病性心肌病证属本虚标实,无外乎脏腑气血阴阳亏虚,血瘀、痰浊、郁热、毒邪内生,阻滞心脉,治当扶正祛邪,灵活辨证用方;同时提出目前针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中西医预防和治疗尚未形成系统的治疗方案,中医治疗经验临床应用局限,并提出早期联合用药是否能够更有效地阻断心肌损害的相关研究方向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干预治疗,观察并探讨中药复方糖耐康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1只GK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吡格列酮组,中药糖耐康低、中、高剂量组.另设10只Wistar大鼠为正常组.灌胃8周后,观察大鼠空腹血糖、血脂变化,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胸主动脉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显著降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P<0.05
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Retz)Schult,简称GS)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药物,在我国分布广,数量多.近年来国外学者己对其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发现它具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其降糖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命名为匙羹藤酸的一系列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和牛弥菜醇A,降糖机制主要有促胰岛素分泌、保护胰岛β细胞、增加外周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肠道葡萄糖的吸收.本文从匙羹藤单方,活性成分及其复方在防治糖尿病方面
目的:观察消渴痹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要求,对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消渴痹通口服.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音叉振动觉、10g尼龙丝测定变化情况、同时观察血糖、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成人发病率可达到60%。是造成糖尿病足及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现有药物治疗效果尚不满意。续断通络片是临床治疗治疗糖尿病周围周围神经病变证属肝肾不足,瘀血阻络患者的经验方,本实验观察了续断通络片对链服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加高热量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大网膜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马来酸罗格列酮组、丹蛭降糖胶囊高剂量+马来酸罗格列酮组、丹蛭降糖胶囊低剂量组、丹蛭降糖胶囊高剂量组),正常组喂以普通饲料,模型组与治疗组注射小剂量STZ并喂以高热量饲料
目的:观察密蒙花方对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视野敏感度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气阴两虚的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3例(112只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密蒙花方及羟苯磺酸钙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FFA和视野敏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改善FFA表现(P<0.01),且治疗组FFA结果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视野敏感
研究表明,属于核受体超家族的配体激活转录因子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PPAR)参与脂质代谢、胰岛素敏感、脂肪生成、炎症反应、细胞生长和分化等重要生化反应及生物调节过程,且与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在抗糖尿病药物研发中,PPARs作为抗糖尿病新药开发的靶点分子,尤其在针对糖脂代谢方面的疾病
目的:比较益肾I方及其拆方分别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的治疗作用,并从血糖和血脂、胰岛素敏感性、促炎细胞因子和脂肪细胞因子以及性激素等方面探讨三个方剂的效应.方法:采用十一酸睾酮加绒促性素(HCG)建立PCOS大鼠模型,连续口服给予二甲双胍、益肾I方或其拆方(包括六味地黄汤弄口丹参-黄芪-益母草组成的方剂)6周,观察大鼠体重、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OGTT-2hBG)
目的:观察参七散对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将148例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分成参七散组(n-72)与非诺贝特组(n=76),疗程8周,采用生化分析法比较两组间的血清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BG,并对体重指数BMI用汉语进行比较.结果:参七散组治疗后血糖水平、IBM较非诺贝特组明显下降(p<0.05),TG降低水平无差异.结论:参七散能有效降低糖
目的:研究三清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2只,随机选出10只做为正常对照组(C组),其余72只大鼠高糖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2次腹腔注射的方法诱发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以空腹血糖为依据,采用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三清高剂量组(SG组)、三清中剂量组(SZ组)、三清低剂量组(SD组)、模型时照组(M组)、阿卡波糖组(A组)、罗格列酮组(L组)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