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法VCM聚合汽提及流化工艺改进

来源 :第33届全国聚氯乙烯行业技术年会暨“科创杯”论文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了影响本体法PVC残留VCM脱除的主要因素:汽提温度、流化温度以及流化时间。为了快速脱除残留单体,采用添加热稳定剂、汽提时提高粉料温度以及流化温度等措施对本体聚合汽提工艺及流化工艺进行改进。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近红外光谱DA7200在发酵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对液化、糖化、发醉工序的过程产物,低聚糖及有机酸的检测。探讨了改善进样装置及HPLC双检测器系统对定标模型的改进效果、并进行了准确性和重复性的验证。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法可以满足低聚糖及有机酸的测量要求,为发酵工业提供了过程产物控制的参考方法。
本文采用美国Brimrose公司AOTF自由空间近红外光谱仪直接对两个密封在玻璃瓶中的药物进行光谱扫描,湿度分别为0.65%和1.54%,分析了近红外光谱图预处理前后对湿度不同的这两个样品的分辨能力,并对建立湿度定量分析模型进行了可行性探讨。
笔者从全国各润滑油生产厂家收集了l25个润滑油样品,按照润滑油样品的空间分布,按照一定比例分为校正集和验证集,分别在傅立叶近红外光谱仪器以及便携式质量分析仪测定近红外光谱,采用PLS方法建立和验证润滑油成品油的各质量指标模型,确定了建模参数,各质量参数的模型分析精度。结果表明,可以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润滑油成品油的闪点、倾点、总碱值等18种质量指标,分析精度与参考方法基本一致,FT-NIR分析精
本研究采集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六味地黄丸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充分利用各制剂整体的差异,采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判别分析法建立六味地黄丸的定性分析模型。建立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鉴别不同厂家六味地黄丸样品的新方法。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法简便、快速、不破坏样品,结合模式识别技术能够准确鉴别不同厂家的六味地黄丸,这对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榨菜的品质即在榨菜的加工生产过程中,注重保持榨菜的营养和风味品质,所以试验快速检测榨菜的营养和风味品质中的几个常见指标。由于常规检测涪陵榨菜营养和风味品质需要分别侧试水分、总酸以及氨基酸含量,非常繁琐,因此本实验拟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能够同时测定的优点,通过同时测定榨菜中的水分、总酸以及氨基酸的含量以评价其品质。
中国电网已成为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电网;且在未来五年将以每年约5000亿元的投资规模,朝着建成世界一流电网的目标迈进。我国的智能电网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建设,已初具规模,通过载波、光缆等多种通信手段构建了智能电网中立体交叉的通信网。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由于无线通信技术独有的优势,可弥补有线通信传输距离、组网复杂,受地域限制等缺陷,无线通信技术也逐渐渗透到智能电网的应用中。
简要综述了国内外氯化聚氯乙烯(CPVC)改性研究的进展和笔者近期对CPVC合成与改性研究的部分成果,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
在内夹套105m3聚合釜上,增加了新的注低温水工艺管线,配合自动化换热工艺,全自动控制注水温度及流量;建立低温中途注水生产配方,增强聚合釜换热能力,提高引发剂用量,缩短聚合反应时间,显著提高了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介绍了笔者研制出的性价比较高的神奇纳米碳酸钙、低铅稳定剂和改性钛白粉,以这3种加工助剂为基础投建加工助剂厂,并与树脂厂、加工厂合办,其PVC-U制品的原料成本比单办的加工厂的原料成本低800~850元/t。
介绍了30万t/a氯乙烯/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技术国产化开发情况,开发了直接氯化多元催化反应技术、双效变压二氯乙烷精制节能技术、裂解气热能循环利用技术、热水进料聚合技术、新型防粘釜技术和新型内冷却聚合釜技术,通过技术优化集成,形成了30万t/a的氯乙烯/聚氯乙烯国产化生产工艺软件包,促进了氯碱工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