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偏移成像更高精度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来源 :第六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o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有限差分法进行大地电磁场偏移成像,在保留波数对水平方向一阶导数项基础上进一步保留了波数对深度方向的一阶导数项,使差分方程精度较以往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并且对电磁场的上行波场和下行波场以及偏移场的差分方程通过复数字码进行了统一,差分格式和求解方法简明,易于编程实现,这是一种对电性变化适应性强且精度高、速度快的有限差分法.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采用Delphi和FORTRAN语言混合编程实现的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管理器(MTDATAMNG)的开发过程,详细说明了混台编程的两种方法。在M’I’DATAMNG的开发过程中,本文实现了德国Metronix公司的MMS力3仪器的SPE谱文件、GMS刁6的EDI格式文件和加拿大凤凰公司的VS系列的XPR文件及EDI格式谱文件的读写及MT重耍参数的什复,并将所有的惜文件转化为一种统一的
现行的大地电磁资料处理与解释往往停留在二维水平,甚至是用一维技术来近似.这种水平的处理和解释往往会掩盖甚至丢失一些在识别构造方面十分有用的信息.近几年,在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中出现了相对全息的三维相干数据体解释技术,这种技术在小构造的识别,特别是不连续性的断层探测中显现了它显著的效果.为此,把这种技术应用在大地电磁资料处理与解释中,初步效果显示,这种技术在大地电磁资料处理与解释方面非常有用.本文讨论
概率成像思想是DPatella在研究自然电位成像方法时提出并发展的,它使用测量的地表电磁场分量与相应的扫描函数进行归一化后的互相关运算结果作为概率值来判别因电性不连续而形成的感应电荷和感应电偶极子积累的最可能位置.该方法成本低、简单高效,无须常规反演中给出初始模型和正反演的迭代拟合等过程,但它又需要计算背景场,对非浸染状地质模型的背景场却没有令人信服的估计方法,从而导致概率成像难以推广应用.针对这
在利用FasTem和MulTem方法研究地表低速层的野外工作中,观测到一种奇怪现象.即存在视电阻率曲线散乱、完全不具有重复性,并且不同观测点上,散乱曲线出现在不同波段处.有些观测点发生在整个观测波段内、有些发生在高频段、有些发生在低频段.在一个工区内,视电阻率曲线连续并具有重复性的位置具有规律性的分布.经过分析研究,其原因是由于MulTem方法观测的是断电以后的二次感应磁场,二次感应电磁场只有在良
本文讨论用于地震预测的所有方法中,深部大地电磁测深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得到季节因素影响不到的很深处的岩石电阻率变化,所以有望得到更多有关震源区岩石电阻率的明显变化.研究电阻率变化的电磁监测理论方法需有一套既经济又精度高的测量装置,以便得到可靠数据,使之以后在地震灾区能广泛应用.采用天然电磁场作场源的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S)方法就能满足这些要求.已经开发出了一套严格而完善的理论用于平面波模型和频
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在最近20多年来一直是国际地学界关注的热点.至今国内外发表的和未发表的相关论著浩如烟海,模型众多,观点林立.然而,纵观其研究历史和目前的研究现状,人们对青藏高原的研究程度以及认识水平仍然处于"瞎子摸象"的阶段,它的真实面貌远远超出了由少数参数控制的简单模型所能体现的范围.目前,在青藏高原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些学科之间不甚平衡的情况,在观测资料的积累上存在一些重要的缺漏和薄弱环节,不但
本文介绍了保定山区雷击事故特点,并且对海沿村雷击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雷击防护思路。经过了今年三个多月的雷雨季节检验,海沿村今年没有发生雷击事故,初步说明对海沿村多雷击事故的研究准确,防护工程是有效的。
在东北地区,进入冬季以后,由于有了冻土层,使得向土中钉入辅助接地极变得困难,即使是把接地极做得比较坚硬,用力钉入动土中,在冻土中钉入接地极,测量接地电阻时,接地极与冻土的接触电阻对整个测量的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钉入土中的辅助接地极与冻土的接触面形成的电阻比直接钉入不是冻土的土壤中的接触面形成的电阻要大。一是接触面积的附着程度不同,也可以说实际有效接触面积不同,从而产生导通电阻的不同;二是冻土的电
本文介绍了雷击风险评估的重要性、雷击风险评估的概念、标准及方法等等。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规范性较强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程序要求严谨。影响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和防护措施的因素很多,而且很复杂,雷击风险评估的要求越高,防雷工程方法就越复杂。目前,从技术上讲,雷击风险评估已具可操作性,无论是国际技术标准,国家标准还是行业标准都有明确规定。从制度建设上讲,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要进一步明确雷击风险评估
本文探讨了冻土及冻土对接地电阻的影响、非金属接地体在浅层冻土环境中的应用。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与相关实验说明:非金属接地体在东北浅层冻土环境下具有比较高的稳定性。由于北方冬季时间长,冻土的溶化期一般在4-5月,所以,在浅层冻土区的接地施工尽量在5月以后开始,并且要考虑在冻土层溶化后的含水下沉问题,所以一般情况不建议使用化学降阻剂,使用化学降阻剂时也应考虑北方雨季的降水对化学降阻剂的下沉及冲刷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