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反射角叠前偏移成像研究及应用

来源 :CPS/SEG北京2009国际地球物理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v_cool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偏移距道集在复杂介质中因地震波传播的多路径而存在地下反射体成像不准确的问题。共反射角道集(CIG)由于克服了上述缺陷而逐步成为复杂区精确成像、AVA 分析及保幅偏移成像研究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在宽反射角、甚至具有多波至复杂构造区,反射同相轴的振幅和相位得到有效的保护。本文采用基于目标的共反射角偏移方法为基础,研究了共反射角道集构建、旅行时计算,几何扩散因子获取及偏移拉伸对CIG 道集的影响。采用理论模型数据进行了试算,同时以二维实际地震数据为例对此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在徒倾角成像方面取得较好效果。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角度域CIG 道集更有利于速度建模优化及AVA 分析,为今后叠前反演及岩性预测提供新的方向。
其他文献
在Kirchhoff 积分叠前偏移方法中,需要反复应用两点射线走时,Dix-Taner 对称走时多项式公式较为简便,但横向变速时精度不够,其原因是缺乏计算非对称项系数的简便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利用偏微分方程指数解和鞍点法,提出计算走时多项式非对称项系数的方法。本文利用有限差分法对该公式进行了数值对比,证实其比对称公式有更高的精度. 文章给出了这种走时计算方法用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初步结果.
针对大庆油田徐家围子火山岩地震储层预测的需要,在测井尺度范围内,对火山岩岩性进行合理简化,综合应用偶极横波测井资料,开展了岩石物理建模和弹性属性正演研究,建立了用于对地震反演成果定量解释的岩石物理模板。地震叠前时间偏移道集的精细分析表明:本次项目研究的地震数据在目的层的最大入射角接近40°。在对地震数据进行道集对齐、去噪和精细叠加的基础上,开展了Fugro-Jason 叠前同时反演,获得了纵波阻抗
由于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增加了横波信息,降低了储集层预测的多解性,提高了储集层流体识别和预测的可能性,因而受到了石油工业界的普遍重视,已在海上油气勘探中实现了工业化应用,上世纪末出现的数字检波器推动了陆上多分量地震技术的进步。为了推动我国陆上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自2002 年起,陆续在鄂尔多斯盆地的苏里格气田、四川盆地的广安气田、松辽盆地的徐深气田和柴达木盆地的三湖地区进行了陆上二维或三
薄层厚度定量预测是地震勘探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借助楔形体薄层模型和雷克子波,分析不同顶、底反射系数组合下的地震响应,提出一种利用地震相对峰值频率增量进行薄层厚度定量计算的方法,克服了振幅类求取薄层厚度方法中对顶、底反射系数等幅异号和等幅同号两种情况不能统一表达的缺点。文中用统一形式的数学公式描述了相对峰值频率增量与薄层厚度的关系,建立了不同顶、底反射系数组合下薄层地震峰值频率与厚度变化关系的量
对松辽盆地深层勘探程度最高的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气藏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提出了该区火山岩天然气勘探的两点重要认识:近烃源岩或沟通烃源岩火山岩断裂是火山岩天然气勘探的富集区带;断裂、构造与岩性共同控制天然气的富集和高产。简要描述了火山岩天然气勘探的三步法,综合航磁、重力、地震、钻井等各种资料,充分发挥每一种方法在勘探不同阶段的优势来优选有利断陷、富集区带及目标。提出的有利断陷、富集区带及目
地震预测方法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SLG地区盒8砂岩储层的研究,认为基于测井资料的地震岩石物理分析技术、AVO 模型正演技术、叠前地震反演技术、有效吸收系数和叠前、叠后地震属性综合描述技术是适合SLG 地区的关键地震预测技术。通过在 SLG 地区的实际应用,这些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也形成了适合SLG 地区的储层预测技术系列。
岩性分析要求偏移算法能够提供正确的振幅信息,而基于单程波方程的传统裂步傅里叶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无法实现保幅偏移,因此,本文中引入了保幅裂步傅里叶叠前深度偏移算法及其实现流程,并且基于该方法针对Marmousi 模型进行了照明分析及偏移成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了文中方法是有效的,而针对实际地震资料的试处理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塔中地区下奥陶统风化壳储层成因的多样性和地震资料的差异性造成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差异大。本文利用 地质-地震一体化数据平台直观地标定和识别了岩溶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在储层主控因素分析基础上,利用分 频振幅,平均频率、相关长度、多属性约束井-震联合反演等地质-地震多信息储层综合预测与分析技术,分层次刻 画了不同级别岩溶储层的分布规律,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有力地指导了该区的勘探生产。
藻灰岩在柴达木盆地第三系湖相地层中广泛分布,是碳酸盐岩储层中重要的一类。该类储层储集性能优良,单井产能高,是柴西地区近期一个新的勘探领域。但由于藻灰岩具有厚度薄,与多种岩性互层沉积,本身具有多样性等特点,导致了该类储层识别难度加剧和评价精度降低。本文以跃西地区的藻灰岩为例,运用常规测井资料曲线重叠法对藻灰岩进行了测井识别研究及敏感参数反演技术方法攻关研究,提高了藻灰岩的反演精度和预测的可靠性,为该
层析静校正是一种非线性模型反演技术,它利用地震初至波射线的走时和路径反演近地表速度结构,能够适应地表及近地表速度纵、横向的剧烈变化,同时在大面积三维连片中可以建立统一的表层结构模型,进而消除静校正影响,在复杂区三维连片资料处理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在实际资料处理过程中,受观测系统的影响,有些区块无法获得较准确的极浅层速度信息,使层析静校正的连片效果受到较大影响,通过利用低测资料进行约束,既克服了浅层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