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人工林产流产沙与降雨特征关系

来源 :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林业及生态建设领域相关学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kmn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仲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重要的水土保持经济树种,为了阐明杜仲人工林林地侵蚀规律,在林地设置径流小区,进行定位观测,试验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研究区主要以次降雨量P<25 mm的降雨为主,占降雨量的62.1%;以平均降雨强度I<5 mmh-1的次降雨为主,占总降雨量的69.5%。(2)降雨量(P)、降雨量与降雨强度的乘积(PI)、降雨侵蚀力(R30)与土壤侵蚀模数和径流深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在对特定的降雨条件下的坡面侵蚀进行预测的时候,用降雨侵蚀力进行预测比用PI更可靠,更接近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影响因子R的内涵。(3)对杜仲人工林径流深(Rd)和R30的乘积与土壤侵蚀模数进行拟合表明,两者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0.946**),比单一用径流深进行坡面侵蚀预测更符合土壤通用流失方程的思想。
其他文献
本研究考察了模拟二氧化硫处理(不同浓度NaHSO3浸泡)对于不同光照下(100%,32%,12%自然光照)五种亚热带森林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荷木(Schimasuperba),黧蒴(Castanopsis fisaa),肖蒲桃(Acmenaacuminatissima)和黄果厚壳桂(Crtptocarya concinna)叶绿素荧光特性的作用。经过模拟二氧化硫处理(0
简述林业数字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并定义“数字化森林生态站”的概念,将多种技术融合在一起,寻求和挖掘将15个生态站海量长期定位观测数据与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传输、存储和管理的手段,实现生态站信息的规范化、系统化、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和共享服务,从而更好地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服务。并对数字化森林生态站的构建框架、技术原则、研究内容及实现功能与方法等做了探讨,同时指出了其建设的必要性
本文对福建省竹子生物多样性进行全面介绍,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并就福建竹子生物多样性保存的现状,提出存竹子多样性的对策。
利用IPG/SDS-PAGE双向电泳技术对雌配子体处于游离核时期和细胞化时期的油松胚珠的蛋白质组进行了研究。从游离核时期的胚珠中检测到约1029个蛋白质,细胞化时期检测到约1156个蛋白质,分子量主要集中在31~97.4KD。在细胞化阶段存在52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pI在5.2~6.3、6.6~7.8之间,分子量在10~41kD之间,其中新增29,上调的20个,下调的2个,消失1个。由于该阶段显著
本文在对国内外生态旅游规划设计发展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地开发设计应遵循的生态系统整体性、地域性以及由logistic种群增长模型引申出来的资源有限性等生态学原则,并重点分析了以上原理在生态旅游地开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以两种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一年生幼苗为实验材料,对初始和长期盐胁迫下叶片内源脱落酸(ABA)、钙调素(CaM)的含量及主要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动态变化及抗盐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秋茄和木榄在盐胁迫下都能提高胁迫信号物质的水平,并上调活性氧清除酶活性,但两种红树ABA、CaM含量
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对狭叶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及羽叶薰衣草(Lavandula pinnata L.)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狭叶薰衣草和羽叶薰衣草在核型对称性方面都是稳定不变的.狭叶薰衣草的核型公式为2n=2X=50=14m+10sm+s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50=L+11M2+13M1,其染色体组型为“2A”型。而羽叶薰衣草的核型
为进一步探讨类囊体膜上脂类物质及蛋白复合物的交互作用,该研究分离了不同类囊体膜区域的豌豆光系统Ⅰ,并且提取了其脂类物质以及经不同增溶剂处理的不同类囊体膜区域的脂类物质,采用RP-HPLC-MS对脂类物质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研究发现,类囊体膜脂类物质的分布和膜蛋白的分布具有异质性,膜蛋白结合的脂类物质与其分布的周围的类囊体膜脂具有相关性。脂类物质在膜与膜蛋白生物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胡杨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是生长在沙漠地区少有的乔木树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了更深入阐明胡杨的抗旱机制,我们对天然生长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天然胡杨林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场采样和室内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胡杨叶片的蒸腾作用减少,气孔阻力增加。严重干旱胁迫后,叶片中的K+和Ca2+含量增加,分别为对照的1.43倍和2.99倍,而Mg2+和Na+变化不明显。和对照相比,中
以毛白杨(Populis tomentosa)叶片为材料、用CTAB方法提取基因组DNA,并以其为模板用PCR技术扩增愈伤诱导表达启动子winp序列并插入克隆载体。测序结果表明该启动子序列长为731bp。与NCBI GeaBank登注的(Populus trichocarpa×Populus deltoides)的愈伤诱导表达启动子的DNA序列比较,具有97%相似性。将该启动子与GUS报告基因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