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FLP在水生动物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au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微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探讨了微生态学研究的分子生物学的应用情况,分析了T-RFLP的基本原理、在水生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噬菌蛭弧菌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已经渐渐引起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天然无害的饲料添加剂及除菌剂它的应用前景广阔.我们对蛭弧菌进行发酵罐培养,确定其最适通气量、温度、转速、pH值、发酵周期等生产工艺参数,为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通过实验数据显示噬菌蛭弧菌在10L发酵罐中培养工艺参数为通气量1vvm-1,温度30℃,转速50rpm,pH为7.0-7.5,发酵周期为48h.
本文采用体外固定鲤鱼((Cyprinus carpio)前肠黏液,结合同位素示踪的方法,对来源于鱼肠道的肠球菌和柠檬酸杆菌以及养殖水体中的芽孢杆菌的附着活性、细菌表面凝集素和粘液蛋白的受体的化学组成、其对病原菌附着鲤鱼前肠黏液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株菌均能黏附到黏液体外模型,同源的肠球菌和柠檬酸杆菌的相对黏附数量极显著高于异源的芽孢杆菌(**p<0.01),致病性强的嗜水气单胞菌AH2相
采用2×2因子设计探讨小麦水溶性NSP(水提取NSP或碱提取NSP)与木聚糖酶(添加与否)对大鼠对大鼠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选用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只大鼠.结果表明,与小麦水提取NSP相比,碱提取NSP可显著降低大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P<0.05),增加小肠十二指肠、回肠的隐窝深度(P<0.05);在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显著减缓小麦水溶性NSP对大鼠小肠形态
本实验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成年种鸽肠道内正常菌群的6类菌属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最高,大肠杆菌和芽孢杆菌次之,肠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数量最低.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极显著地高于其他菌类,为成年鸽肠道内的优势菌群.
根据GenBank上注册的短小乳酸杆菌S-层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PCR法获得了S-层蛋白信号肽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序列全长为370bp,其中编码信号肽部分的90bp的碱基与GenBank中的完全相同,生物信息学分析也表明这是—段信号肽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也表明它具备信号肽的典型特征,结果表明本试验克隆得到了短小乳酸杆菌S-层信号肽基因.
本研究用饲喂小鼠后用大肠杆菌O157和K88菌株攻毒,观察发病情况,攻毒4d后取对照组和喂菌组未死亡的小鼠的肠内容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纯化大肠杆菌和乳杆菌,将分离到的菌株,提取DNA、进行ERIC-PCR扩增、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L.casei Zhang对小鼠起到了保护作用,并且在停止饲喂L.casei Zhang的第4天,从小鼠肠道内分离到L.casei Zhang,说明所饲喂的L.ca
本实验旨在评价由中国农科院饲料所研制的用重组毕赤酵母表达的甘露聚糖酶在不同添加水平下对不同性别的肉仔鸡肠道菌群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甘露聚糖酶以0.03%、0.06%、0.1%三个水平添加,并设基础日粮对照.测定各组肉仔鸡的免疫器官指数、肠道大肠杆菌数、乳酸杆菌数、肠道内容物PH值。结果表明,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用重组毕赤酵母表达的β-甘露聚糖酶可以非常明显的提高肉鸡的免疫性能,降低肠道酸碱度,
PgSA基因是合成γ-谷氨酸所必需的,并且能使γ-谷氨酸合成酶复合体稳定地锚定在细胞膜上.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枯草芽孢杆菌PgSBCA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能扩增1225bp基因片段的引物.以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得到目的片断,然后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经蓝白斑和酶切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用blast工具将其与GenBank上的PgSA序列进行
本文综述了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在分析微生物多态性的原理,介绍其技术步骤、影响因素和优缺点,阐述了研究鱼类肠道菌群的意义,并列举了DGGE技术在微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说明PCR-DGGE方法作为研究鱼类肠道微生态系统的新方法,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优质蛋白源普乐肽氨基酸含量,高溶解性及乳化性,探讨了烟酸缺乏症、烟酸缺乏原因、生物素缺乏症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