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实验中的真空系统、光学系统和声光控制系统的研究

来源 :全国时间频率学术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设计了适用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实验的真空系统光学系统和声光控制系统.在光学系统中,我们采用三次微分稳频的技术将半导体激光的频率镇定在<87>Rb原子的饱和吸收谱线上.冷却光频率和光强的控制通过声光调制器来实现.我们讨论了激光的频率的稳定性对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实验中冷原子的温度的影响.制作并改进了基于锁相环技术的声光调制器的射频驱动源,使得所有输入声光调制器的射频场的相位来自于同一个参考源.从而避免了经过移频后激光的频率和相位的随机抖动而对原子产生的加热效应.在控制系统中,我们采用LabVIEW作为时序控制平台综合了磁光阱和运动光学粘团中的冷却激光频率和光强的控制、上下两个磁光阱装载原子的过程,<87>Rb原子从磁光阱过渡到静磁阱的过程,静磁阱的电流快速开关控制,蒸发冷却过程中扫描射频场的频率和时间控制,以及CCD成像系统的控制.
其他文献
自2000年以来,国际上不少时间实验室开始试运行多通道GPS/GLONASS接收机R100/30T和GNSS 300T用于时间比对.CSAO 2001年以来试运行了R100/30T和GNSS 300T,并分别作了零基线和长基线的共视比对.R100/30T零基线单通道GPSC/A码的比对精度达±1.79ns;在同一时间多通道GPS C/A码比对平均值的精度达±0.82ns.GIONASS P码单通道
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内部时钟的运行机制,然后利用国家授时中心自行研制的两款软件,对计算机时钟精确度进行了测试.得到一般计算机不确定度大于1×10-5(大约1秒/天).为了提高计算机的时钟性能,必须利用各种途径尺可能取得与UTC同步的标准时刻值,并同时提高计算机时钟运行的稳定性.本文推荐了几种解决方案.
1998年起陕西天文台(CSAO)6台新的商品小铯钟HP5071A加入守时系统用来保持CSAO的时间尺度TA(CSAO).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使TA1-TA(CSAO)的稳定度逐年提高,2002年100天的稳定度国际排名第6,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同时陕台UTC(CSAO)的控制水平也达到了国际电联的建议标准,是亚太地区唯一两个进入±100ns以内的时间实验室之一;2000年CSAO
描述一个信号,既可使用时域中的表态式,也可利用频域中的表达式.在工程中往往希望用一些数字特征来表达信号的总体特征,并由此获得系统最佳传输条件.本文试图通过FOURIER变换给出BPM时号的谱密度以及能量分布,应用泛函给出了该信号的时宽,并在此基础上对BPM时号的传输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本文介的RbBEC实验装置是由国家授时中心和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共同设计完成的.该装置的特点是采用了水平放置的双磁光阱(MOT)系统.两个MOT之间采用狭长细管,两端允许有压力差.细管外面采用六极引导磁场限制原子.MOT1真空度4×10Torr,使用离子泵和涡轮分子泵机组抽真空.MOT2真空度为4×10Torr.通过离子泵,吸气剂泵和涡轮分子泵机组抽真空.该装置现已加工完成,正在安装测试.磁学阱和光
本文全面描述了用于铯原子喷泉频率基准的微波腔的结构和性能,给出了腔性能的测量和修正方法,分析了与微波腔有关的钟频率不确定度.
本文分析了在斜光检测铯原子束频率标准中Ramsey频谱的奇异性.这种奇异性来源于外加静磁场产生的有效原子速度所呈现的双峰分布,在这篇文章中将给出这种双峰速度分布的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
本文报道了我们开展的激光抽运铷原子频标实验的初步结果,提出了提高指标的若干想法.
在综合评述脉冲星时的基础上,重点讲座了基于毫秒脉冲星自转的脉冲星时间特征和综合脉冲星时.综合脉冲星时一年以上的长期稳定度优于10水平的原子时标准,它可以做为与原子时系统比较的重要手段,并对原子时长期稳定度的改进做出贡献.由密近双星系统内毫秒脉冲星的轨道运动可以建立双星脉冲星时.噪声分析表明,双星脉冲星时比毫秒脉冲星自转所定义的脉冲星时具有更高的频率稳定度.
星载原子钟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在我国研制星载氢原子钟的建议.对目前氢原子钟小型化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进行星载氢钟的研制方案,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的可行性分析,进行了论述.同时给出了星载氢钟的预期性能指标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