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5GHz双脊波导到同轴转换器的研制

来源 :2015年全国天线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387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设计了一种工作于7~26.5GHz超宽带双脊波导-同轴转换器,该结构采用模式变换和阻抗匹配的思想,通过切比雪夫型1/4波长阶梯阻抗匹配枝节实现高低阻抗之间的过渡,采用直插式将同轴探针引入波导,并通过在探针正下方加载圆柱和探针与短路面增加过渡阻抗匹配台阶,成功改善接头性能.实测结果表明,该转换接头在7~26.5GHz的频率范围内性能良好,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
其他文献
基于开孔型频率选择表面的带通特性,利用频率选择表面的孔阵结构代替传统机箱的通风孔结构,分别对单层和双层频率选择表面的开孔机箱中心点的电场以及屏蔽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层频率选择表面的开孔机箱在中心点的电场随频率的分布符合频率选择表面的特性,具有较好的屏蔽效能.该技术的提出与研究对实际工程中机箱的设计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本文详述了一种基于CMOS65纳米工艺的慢波共面波导S-CPW(Slow-wave Coplanar Waveguide)的设计.设计的慢波共面波导具有高相对介电常数reff以及高品质因数Q的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在65GHz时,慢波共面波导的相对介电常数可达30,品质因数最高可至32.同时,相同特征阻抗比较时,慢波共面波导的测试性能远远优于微带线TFMS和共面波导CPW的性能,适合作为匹配网络在毫
信号完整性已成为背板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射频模块的背板互连系统,着重分析了背板上实现射频模块互连功能的信号线的信号完整性,其中包括反射、串扰等问题,并采用眼图分析了背板上关键信号传输线的传输质量.
本文致力于腔体滤波器小型化的研究.对比分析了传统同轴腔系列和新型SIR同轴腔的电容加载特点,得出了用SIR同轴腔设计小型化腔体滤波器的优势.同时利用电耦合的方式实现SIR谐振腔的紧凑耦合,由此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SIR同轴腔在LTE频段的4腔级联型腔体滤波器.其不仅拥有很好的带内插损特性,较好的带外衰减特性,还使得其比传统的λ/4型腔体滤波器的纵向尺寸缩减了近50%,同时还可以使横向尺寸缩减10%左
采用0.18μm Si RFCMOS工艺设计了应用于S波段数字阵列模块(DAM)的高集成度射频发射前端芯片.整个射频发射前端包括单端转差分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可变增益放大器、差分转单端驱动和功率放大器.后仿真结果表明,在3.3V电源电压下,射频输出在2.4~3.6GHz频带内电压增益为17~19.5dB,单个频点在-55~85℃范围内的增益起伏仅为±0.5dB,输出1dB压缩点为10dBm,中频
本文提出一种单个腔体实现三个传输零点的三模带通滤波器.采用的是矩形腔的三个简并模式,模式间的耦合通过切角实现;三个传输零点的产生分别是交叉耦合和源负载耦合,其中源负载耦合产生的两个传输零点具备可控性.CST电磁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思想.
本文研究了一种角度编码的无芯片标签在曲面物体上的散射特性.该标签的散射体是两条金属臂构成的V形结构,利用V形散射体两臂之间的空间角度进行编码.通过测量标签在谐振频率上的正交散射场分量,即可识别标签.即使标签在自身所在表面上发生旋转,也能够被准确识别.之后分析了物体弯曲半径和物体相对介电常数对识别结果的影响,以及准确识别标签的情况下,收发装置之间的最大夹角.
以飞机环境电缆之间的串扰分析为例,介绍了使用软件EMC Studio的XTalk模块模拟复杂周边环境下,电缆串扰辐射问题.通过仿真应用软件EMC Studio进行建模、分析等操作,并与全波求解器的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帮助在设计初期很好的解决电磁兼容设计问题.
信号完整性和电源完整性分析在高速PCB板设计中日益重要.本文所分析的频率源模块基于锁相环技术进行设计,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晶振、PLL芯片、单片机控制部分。利用SIwave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信号完整性和电源完整性分析,并针对所产生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其中信号完整性分析主要包括关键信号线的传输、反射以及它们之间的耦合;电源完整性分析主要包括谐振分析和直流供电网络性能分析.
本文主要介绍TR组件电源调制电路的研制情况,该电路适应接收通道脉冲宽度范围:0.2μs~50μs,发射通道脉冲宽度范围:0.2μs~连续波,调制电压+28V.装配该电路板的TR组件经测试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本文采用隔离DC-DC电源模块,解决了发射通道在高电压工作和负压工作条件下从窄脉冲工作到连续波工作的难题,为后续多个项目的TR组件电源调制电路的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