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Cu-Si三元共晶合金的定向凝固组织

来源 :2012年中国铸造活动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i87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5K/mm温度梯度下,运用不同拉伸速率1、5、10、20、25和35 mm/min对Al-13.6Cu-6Si三元合金进行定向凝固试验,对定向凝固试样的横纵截面进行金相组织观察,研究下拉速率对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Al-13.6Cu-6Si三元合金定向凝固后获得了同一方向(即热流的反方向)生长的组织.下拉速度较小时Al-13.6Cu-6Si三元合金组织由(α-Al+θ-Al2Cu)二相共晶和(α-Al+β-Si +θ-Al2Cu)三元共晶组成,而当速度增大到5 mm/min及以上时,Al-13.6Cu-6Si三元合金组织中出现初生θ-Al2Cu相.在相同温度梯度时,随着下拉速率的增加,凝固组织排列越均匀、有序,组织由胞状晶向柱状晶转变,且组织越来越细密.
其他文献
目前对真空压铸理论和设备进行系统研究较少.在分析真空压铸抽气与排气理论基础上,设计了“真空泵+缓冲罐”组合装置,建立了压室、型腔及排气通道组成的封闭系统与“真空泵+缓冲罐”之间的抽真空物理模型,计算了该模型在不同体积下的型腔压力与抽排气时间的关系。研发了高真空压铸成型辅助系统包括真空机和新型真空截止阀.真空机采用“PLC+触摸屏”的人机控制方式,且具有真空度实时监测功能。真空截止阀采用“压缩气体+
在铸铁件的生产中,材质的合格标准是以力学性能与石墨形态是否符合要求为判定依据。要在铸铁生产中消除由材质造成的废品,就需要在浇注前预测出铸铁材质的力学性能,通过炉前在线调整,达到满足要求。为此我们根据生产需要,开展了在液态预测铸铁材质强度、硬度的研发工作,取得了超出预期的理想结果。
本文通过我厂在开发德国大众系列的发动机缸体过程中,针对先后遇到的冷芯缸体内腔与外表铸造缺陷及解决措施加以阐述,如缸体水套及油道内腔冲蚀结疤与脉纹,外表面烧结、粘砂及夹砂等问题,根据不同铸件的工艺特点和缺陷进行攻关,不断改进铸造工艺和使用新材料,稳定铸件毛坯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本文利用水玻璃与酚醛树脂之间的交联反应,建立了一个新型CO2硬化水玻璃/酚醛树脂粘结剂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一种水溶性甲基酚醛树脂为主体、硅酸钠水玻璃作为交联剂、大量碱作为分散剂组成,可吹CO2气体硬化,其初强度较低,但能达到较高的终强度。首先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酚醛树脂合成原料的最佳配比进行优化,研究确定了体系中各组分的最佳比例,针对其初始强度,采用丙烯酸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采用Ca(OH)2作为促硬
从台湾铸造学会每年定期举办的年度论文发表会的论文数量,及大学的铸造科技的专题研究计划数统计分析,自2002-2011年显示:台湾地区的高等院校是目前台湾铸造产业科技研究的主要单位,以往具有官方或准官方身份的研究机构,其在铸造科技研究发展有萎缩的现象,因为组织及任务的调整,已甚少从事铸造科技的基础研究。在台湾地区的高校教育环境中,铸造教育亦未受到重视,仅有少数从事铸造研究教师的主要研究方向,则以铸铁
本文介绍了成都地区铸造业的发展概况,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几家专业铸造厂发展到现在的400家左右,年产量约120万t.在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绿色铸造的呼唤下,成都地区铸造企业积极响应号召进行技改,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还介绍了成都地区铸造业“十二五”的紧迫任务。
本文阐述了新型绿色铸造园的设计理念,绿色铸造园的功能设置,它的突出特点是在园区内把铸造企业不能再生的铸造废砂及其它污染物在园内再生利用。同时对绿色铸造园区内的铸造企业提出大胆的设计思想,对污染源封闭在最小的空间里,并对污染进行除尘、除味处理,以达到环境友好的铸造企业,使铸造企业成为“零”污染、低排放,循环利用的绿色铸造企业。
本文概述了铸铁件、非铁合金件和铸钢件的补缩系统设计,介绍了铸件补缩理论的发展,重点介绍了补缩材料的应用,详细阐明了发热保温冒口套和发热保温覆盖剂高效的补缩效率。
为了生产适应半固态流变成形所要求的具有触变性球形结构的半固态浆料,本文试验用旋转电磁场驱动金属液高速运动,并应用循环冷却水和金属液进行热交换控制金属液的热焓平衡来生产Al-4%Cu铝合金半固态浆料,通过与传统电磁搅拌试验获取试样的对比观察并分析其金相组织。试验结果表明热焓平衡旋转电磁场装置作用下的金属液温度降至液固两相区内,在金属液瞬间产生大量晶核,这样的半固态浆料浇注成的铸件微观组织呈现等轴球晶
作为434复合铝合金箔的包覆材料,要求4004铝合金具有较好的塑性,然而由于具有较高的Si含量,为提高4004铝的塑性,进而提高434复合铝合金箔的成品率。本文采用Al-10%Sr合金对4004铝合金进行变质处理,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Sr加入量,变质温度和静置温度对变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变质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为Sr加入量,随后是静置时间.变质温度的影响最小.最优的工艺参数为Sr加入量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