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地应力对软弱围岩隧道衬砌力学行为的影响分析

来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初始地应力对软弱围岩隧道衬砌力学行为的影响,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通过变换侧压力系数和初始地应力水平模拟不同的初始应力场,分析了各应力场作用下衬砌的力学行为.计算模型中视围岩为弹塑性体,衬砌结构为弹性体.分析表明:初始应力水平对软弱围岩衬砌力学性状的影响强烈,相对来说,围岩应力水平对衬砌受力的影响比侧压力系数敏感;而在竖向应力水平一定时,围岩侧压力系数为0.4~1.0时对衬砌受力较为有利,此时衬砌受力较均匀.
其他文献
通过室内水泥浆液正交试验优选出灌浆锚杆的水泥外加剂类型及加量比例,以提高锚杆固结水泥结石体的早期强度,在确保水泥溶液的可灌性条件下,使水泥(2~3天)凝期的强度提高50﹪~100﹪,既将锚杆张拉与锁定的时间缩短到2~3天左右,确保边坡支护体系的安全性.此外,为确保高压劈裂注浆作用的实现,研制出了浆液压密环式锚杆止浆器,经生产试验其止浆效果良好,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文章介绍了水泥外加剂的固结机理、
文章针对昌岗电力隧道与广佛地铁隧道交叉重叠段工程,就采用不同施工工法时,两隧道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内力变化特点运用ANSYS有限元通用程序进行数值模拟,从而确定出合理的施工工法,并为城市同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地铁南京站是国内首次在既有铁路站场下采用矿山法施工的地铁车站,过站区采用双线分离式隧道,在过站区施工期间必须确保线路安全,本文阐述了过站隧道开挖之前,既有线路的加固方案设计以及线路加固施工方法.
对目前世界上最大泥水平衡盾构而言,出洞是关键技术.在盾构出洞推进时应保证开挖面土体的稳定,减小对周边土体的扰动,维持土体的平衡.文章通过对上海市上中路隧道工程盾构出洞施工中地基加固、泥水处理和同步注浆总结,提出超大型泥水平衡盾构出洞施工应注意的问题及具体的措施,为类似软土地基超大型泥水平衡盾构施工提供借鉴.
上海市中环线虹许路-北虹路下立交工程是国内第一次引进管幕法工艺进行施工.由于工程中未对管幕内软土进行加固,箱涵出洞时存在稳定问题,需要对出洞段部分土体进行加固.本文对拟采用的出洞加固方案进行有限元分析和整体稳定性验算,以确定该加固方案是否合理.
应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对大跨度公路隧道喇叭口过渡段超大断面隧道和小净距隧道施工全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围岩、初期支护的位移和变形规律.根据仿真分析结果提出了隧道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地铁区间隧道采用暗挖法施工,不同的断面开挖方式和开挖次序会引起不同的断面变形、拱顶下沉及地表沉降,因此如何确定合理的开挖断面,采取怎样的支护方式以及对周围岩体采取怎样的加固措施将成为控制地表沉降的关键因素.这里以广州地铁三号线资料为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通过计算分析得出了较为合理的开挖和支护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在层状岩体,特别是陡倾角层状岩体中开挖大型的地下洞室时,围岩的变形情况十分复杂.根据某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工程,作者利用同济曙光和Marc软件进行了洞室开挖的平面及大型三维整体稳定性的精细模拟计算,分析了洞室整体及局部变形特征、洞周应力场及塑性区的分布情况,并对二维和三维计算结果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计算结果对本项及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章主要目的为利用传统隧道断面收方的量测技术,结合VisualBasic程序语言撰写成一套窗口程序,并应用到实际隧道断面收方数据的处理,以及达到测量数据可视化与实时处理的目的.研究成果之窗口化窗体包含工程基本数据系统、隧道断面收方数据处理系统、隧道断面收方绘图系统与程序操作说明系统.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进行,城市电缆隧道的修建数量日益增多,与其它常见的隧道形式相比,电缆隧道具有埋深浅、高跨比大等特点,因此有必要对浅埋洞室在不同高跨比下围岩、结构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文章通过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高跨比对电缆隧道的围岩稳定以及支护结构的受力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可作为设计、施工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