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心智模式凝聚心灵磁场

来源 :第四届无锡市中小学积极德育研讨会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观摩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工作是一项心灵启迪心灵、情感激发情感的事业,班主任唯有将自己的心智模式调到孩子们的心灵频道,才能共同奏响成长的和弦,才能真正唤醒师生生命深处成长的力量。
其他文献
班级是师生共同学习、一起生活的家园,它应该成为孕育快乐、创造快乐的一片乐土.班级是否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很大程度取决于班上的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是否快乐?在班级建设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是大有作为且受到尊重和信任的.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将爱心均匀地播洒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就能演奏出属于孩子们的班级进行曲.
生活是德育出发的地方,也是德育最终要回归的地方.德育生活化并非指德育等同于现实生活,它应该高于生活.学校德育要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德育生活.要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基础上,使其高于其它社会生活,要成为社会生活进步的先导,引领进步的社会生活,走在社会生活的前列.?由于道德来源于生活,因此它必定会随着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新时期的学校德育教育,应该顺应儿童发展特征,抓住儿童生活的重要节点,精心设计有意义的德育
给孩子一个无拘无束的童年,让他们尽情玩耍,自由成长,享受快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建立信心,从而拥有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地面对人生种种挫折.
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是否还有这样对老师有误解的家长存在呢?其他家长是否只是将怨气憋在心里,却时刻戴着“有色眼镜”,对老师不置可否?由此可见,在家校工作中,班主任应时时与家长联系、交流,避免出现家校沟通的“真空”。特别是老师预感到家长态度有所改变时,一定要多反思,寻找问题的起因,真诚地与家长对话,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老师与家长之间,有着一个你不能忽视的人,那就是—孩子。班主任的家校联系工作,不能仅仅停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想,急他们所急,关爱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给他们全免借读费,让他们按时上学学习,和当地学生享受平等教育权.随着国家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系列入学优惠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外地学生进入了当地的学校,笔者所在学校现已有52.1%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来自安徽、四川、河北等省,也有一部分学生来自苏北地区.作
都说距离产生美,但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旦产生距离,那还会美吗?有时候,弯下腰来,友善地与学生沟通,能赢得他们的信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双赢.
教育是一种心灵互动的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沟通每时每刻都在不间断地进行着.师生的平等“交谈”,心灵间的“对话”,情感上的“交流”,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更是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的一条途径.更是师生“对话”的乐园、学生精神的家园,这是教育追求的一种高境界.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交谈”去打动学生的心弦,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是教育追求的一种高境界.
在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着许多热点问题,诸如:怎样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怎样建立儿童合作发展有效机制、怎样培养儿童的习惯等。而笔者所面临的就是怎样转化这个孩子的问题。结合积极心理引导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引导教育:积极教育需耐心为本、细致为尚,积极教育需注重方法、跟进疏导,积极教育需巧置阵地、由知导行,积极教育需不断反思、积累更新。
现代社会的各种压力作用于学生的方方面面,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帮助,但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那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如赞同,赞许,鼓励,激励,肯定等,指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减轻心理压力,摆脱心理负担,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和恰当的自我认知,让他们生活上或学习上找到正确的位置,因而积极的心理暗示成为帮助学生的一大
细细想来,青春期的孩子怎么会迷上照镜子呢?主要因为没有镜子,充满孤独感,有了镜子,增加认同感。用话语的温暖让孩子释放来自外界对心灵的压力,语言是面镜子。这面镜子,会纠正一些小小的错误,让孩子得到正确的认识,随时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这面镜子,会欣赏一些小小的进步,帮助孩子重新认识不一样的自己,养成自尊自信的好品性。成为一面消除孤独感,增加认同感的镜子吧!让孩子带着积极的认可,去走漫漫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