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平衡钻井随钻预测储层压力的理论与实用方法研究

来源 :第五次全国深层岩石力学学术会议暨全国石油工程理论与技术进展论坛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n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欠平衡钻井过程中,真实地了解所钻地层的多种信息对于安全钻进、钻井液密度控制、井口回压控制及复杂事故处理都非常重要。实际在欠平衡钻井过程中储层压力只能凭借钻前预测邻井资料和随钻录井分析,而这些预测结果往往与实际相差较大,造成欠平衡压力控制的误差和滞后。由于欠平衡钻井的物理过程与传统的试井测试过程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很难在现有的理论和方法中直接寻找该问题的答案。主要表现在:随着钻进,井深不断增加,即产层暴露的厚度H(t)是时间t的函数,而产量与井底压力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本文推导出欠平衡钻井随钻储层压力恢复试井数学模型,并提出简化的实用方法,即随钻储层压力恢复试井法。同时,结合一口井的欠平衡钻井实例数据进行了该方法的应用,分析结果与实际储层压力误差较小,从而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基础地质调查成果综述“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完成吉林市幅、白山市幅、靖宇县幅、长白县幅、延吉市幅、汪清县幅、春化幅、马滴达幅1:25万区调修测项目1项,总经费达650万元,采用数字填图方法,综合应用区域地、物、化、遥资料,连片开展1:25区调修侧。吉林省开展了多项地质科技研究,在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和物探和钻探技术研究上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十一五”期间,全省共设立新的地质勘查项目1104个,完成地质勘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加强地质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土资源、地矿行业各部门的重要职责。相继开展了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区域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以及相关矿产调查与评价等工作,取得了丰富的基础性地学资料,为本省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地质科学依据。“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在“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省地质勘查资金投入逐年增长,共投入资金21.49亿元,年均增长44.3%。其中,中央财政3.86亿元,占投入的18%;地方财政5.35亿元,占投入的25%;社会资金12.28亿元,占投入的57%。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农业地质全面完成了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调查,为该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全面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各项工作,为部署开展重要矿产勘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该队共承担地质勘查及地质环境治理项目73项,项目涉及国土资源大调查、省级两权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省级两权地质环境项目、国家部委地质环境项目,国家部委(省级)资源补偿费项目、国家部委危机矿山项目、省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勘查项目、中央财政补贴专项资金项目等资金渠道。另外,承担自筹资金及社会项目多项。各类地勘项目通过前期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初步估算或提交资源储量:金119.96吨、煤
“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共完成各类基础地质调查图幅151个,调查总面积323656.68km2,其中包括1:5万区域地质调查图幅17个,面积7519.34 km2;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图幅2个,面积31270 km2;l:20万区域重力调查图幅8个,面积56468 km2;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图幅1个,面积26094km2;1:5万磁法测量2幅,面积891.34 km2;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
“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四川省共实施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科技研究各类项目1460项;实现各种地勘经费投入合计344338.83万元。全省共实施基础地质调查项目40项,承担省内各类矿产资源勘查项目1420项,新增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有19种,期间重点开展了《四川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取得了大量的地质、科研成果,实施运用成效显著。
从对富集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出发,研究了网格尺寸大小对富集剩余油刻画精度的影响,指出了目前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模拟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数摸平面网格划分的一条原则:整个地质模型最大平面网格尺寸不超过所关心富集剩余油面积下限的1/9。在这种网格尺寸下,有可能更好地刻画所关心的富集剩余油面积以上的富集剩余油。这在一定程度上,从 另一个角度量化了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中数值模拟所必须到达的平面网格尺寸精
“十一五”期间,在国土资源部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宁夏地质勘查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地质勘查投入持续增长,矿产勘查取得重大进展,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成效显著,地质科技成果不断创新,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能力日趋增强。本文先后对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地质勘查科技研究做出阐述。
“十一五”时期(2006年至2010年)我省地勘主业成绩显著,勘查投入不断加大,“358”地质工程启动并实现了3年取得新进展与新成果目标。五年来,基础地质工作扎实推进。先后完成了1:25万长江源区生态环境调查、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等一批项目,为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五年来,矿产勘查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
稠油出砂冷采开发过程中对出砂量进行预测是出砂管理的关键。研究油气井出砂机理和规律,定量评价油气井不同开采时期的出砂量,有助于优化完井设计,制订合理生产和开发方案,延长油气井经济开采周期。本文在对出砂机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物质平衡方法推导出蚯蚓洞延伸速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导出出砂量预测模型。经验证,该模型简单实用,与现场实际开发数据符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