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从政府单边治理困境到共同治理的建构

来源 :全国金融系统青年联合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q3q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看,银行坏账形成的金融隐患已构成中国经济安全的最大威胁。解决历史包袱,固然迫在眉睫,而更为重要的,是建没按市场原则稳健运营的银行机构,遏制新的坏账,增强银行机构的竞争能力,重塑金融和经济稳定的根基。本文对政府单边治理下的银行困境、政府单边治理模式的内生缺陷、建构共同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共同治理模式建构中需要处理好的政府对银行的所有权、董事会的独立性、党委领导和对董事会的监督考核、外部治理环境的建设与完善等关键问题。
其他文献
公司治理问题对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其涉及的内容和影响十分广泛,本文将重总论述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公司治理在中国是一个令人激动的题目。我国从开始试图引进公司治理的概念到现在时间还很短,发展的年头还不长,期间曾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艰辛。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在公司治理方面进步很快,非常令人激动。当然,到目前为止,关于公司治理我们也还有许多剩余的问题尚未解决,需要进行深刻的研究。因此笔者想借此提出
本文就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依次是:1、新的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2、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3、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
目前中国经济正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初步预计,全年GDP增长速度将在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约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增速将超过30%,进出口贸易增幅达到30%以上,国际收支继续保持顺差。这种“高增长、低通胀、宏观微观良性互动、内外循环同时向好”的格局,表明2004年经济形势是改革开放加多年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客观、准确分析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外发展环境,是做好2
在看到中国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道路还很长,任务还十分艰巨,面临的情况和问题将会比过去更为复杂。在这样一个问题更加复杂、矛盾更加突出、任务更加艰巨的特殊历史阶段,如何保持社会的基本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将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场巨大考验。因此,站在现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意义十分重大。因此,本文及上述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包括:1、中国已走上和平
从1978年的改革开始,中国总体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78年~2002年,中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9.4%。但是,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GDP的增长率却受到了质疑。在1997年末,中国通货紧缩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尽管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通货紧缩的事实仍然在继续。然而,在出现通货紧缩的1998年~2002年这几年间,中国的GDP却保持了每年7.8%的增长,增长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快
本文就中国经济增长期这一主题探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包括:1、2004年上半年经济增速高位回落;2、抑制投资为目标的法律和行政调控措施效果明显;3、中国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时期;4、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这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命题。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是党发展观的一次飞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提出全面、协调发展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中国处于一个重要发展期、发展的不均衡性到了相当的程度、更新发展理念,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资源环境的挑战等九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首先,试图去解释建立公营事业的背后理念,探索公营事业的形成,分析公营事业在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早期的功能;评价公营事业公司治理的运作绩效,剖析公营事业无效率的理由;观察民营化过程中所遭遇的障碍,以及分析民营化的程度;最后,将由前面的分析,做出些结论来。
本文结合实际提出:现阶段欠发达地区监管当局强化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取向应选择“以督促其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为重心”。围绕这一主题,本文借助于西方代理理论,先从理论上探讨了督促欠发达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性问题,并在深入进行欠发达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取向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具体、可操作性强的监管框架。2003年8月,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工作会议暨全国城市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世人对金融企业自身治理问题的重视。研究转轨经济中的金融企业治理需要构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金融企业是一种风险配置契约,具有典型的高风险、高信息不对称、高财务杠杆以及高外部性等经济属性,这决定了金融企业治理的双重目标——既要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又要实现安全运营,进而维护金融安全,也决定了金融企业治理机制的多元化:第一,资本所有者在金融企业所有权安排中居于主导地位。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