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度对贵州喀斯特地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k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上游的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地形复杂,山多地少,石多土少,人地矛盾突出。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使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与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是该地区生态恶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坡耕地是贵州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发生地和侵蚀泥沙的主要来源地。该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现象加剧,使坡耕地数量减少、质量退化,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防治迫在眉睫。
其他文献
银川盆地属于黄河上游的下段,盆地内堆积了巨厚的新生代沉积物,为研究黄河的演变和古环境变迁提供了良好的材料。本次研究的钻孔位于宁夏银川市东北方向40公里外的平罗县,连续钻探取芯深度超过1100 m,岩芯是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于2013-2014年负责完成,根据综合测年结果,该钻孔可能包括了上新世至第四纪以来的河流相沉积。由于该区处在的地理位置是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植被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反演黄
本研究通过有机地球化学手段分析了湖光岩玛珥湖最近2000年来沉积物中的环境变化指标,包括能反映植被和降水信息的叶蜡烷烃δ13C和δD,反映湖区温度的支链GDGTs的MBT/CBT等。这些指标的变化曲线较为清晰地呈现出该地区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事件的气候特点。我们发现,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的温度和降水变化表现为中世纪暖期相对暖干,小冰期显著冷湿。我们认为太阳辐射的变化影响了陆地温度的变化,并进而影响夏季
大别山横跨鄂、豫、皖三省,是我国长江、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本文通过对皖西大別山天堂寨亚高山泥炭TTZ沉积剖面(115°48.684′E;31°07.572′N,海拔高度1486m,剖面深度145cm),的年代学与环境代用指标磁化率、沉积物粒度、体积密度、有机C、N同位素等综合分析得出,本区中晚全新世环境变化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Ⅰ)8800-7600cal.aB.P.,区域环境整体上处于温暖湿润,降
华南亚热带是东亚夏季风影响的重要地区之一,末次冰期以来该区域植被类型和气候事件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末次冰期阶段尤其末次冰盛期主要表现为气温大幅下降,冰川大规模发育,海平面大幅下降,森林植被的变化特征表征为:海拔垂直带下降和维度向往南迁移。根据北亚热带大九湖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MIS 3阶段晚期(~42-39 ka BP)气候相对温干,大九湖周边的植被类型为森林草地;然而福建省平南县水竹洋沼泽岩心孢粉
老河头剖面位于白洋淀洼地的西部,研究区剖面总厚度为610cm,根据取得的6个14C测年数据,建立了该区25.5ka BP以来的年代序列.结合沉积物沉积特征、磁化率、粒度组分、粒度参数以及频率曲线的详细分析,恢复了该区25.5ka以来的环境演化过程.
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施秉云台山的野外系统考察中,在以白云岩为主要基岩的夷平面、剥蚀面和河谷阶地等处发现第四纪红色风化壳,这些风化剖面赋存第四纪气候冷暖变化的信息,记录了喀斯特地貌演化、发育的历史与成土年代.在白垛、杉木冲和聂家堰三处各选择一个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应用SAR法的Post-IR OSL技术对土壤样品进行测年研究,获得了15个OSL年龄数据.结合土壤样品的磁化率和粒度成分等指标测定分析,获
自然界中,锶有4种天然同位素88Sr、87Sr、86Sr、84Sr,它们都是稳定的,其中87Sr是由87Rb经β衰变而成。通常,锶同位素组成用87Sr/86Sr值来表示。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过程中,由于锶同位素通常被认为是很少发生分馏的,因此,锶同位素通常作为一种有效的指示剂被应用于物质迁移变化和物质来源示踪等研究领域。同时,人们还利用Rb-Sr同位素衰变的地球化学特性来测量地质体的地质年龄。另
会议
西南喀斯特地区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但目前缺乏科学有效的生态工程建设成效监测与评估方法,亟需开展喀斯特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和功能研究,以明确生态工程建设成效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技支撑。本研究以桂西北喀斯特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地面样地监测、多时相以及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改进并发展了高度异质性条件下喀斯特生态系统关键参量遥感提取方法;构建了基于生态系
会议
选择有束花石斛野生资源分布的贵州安龙县德卧镇典型喀斯特山区为石斛"回归"原生境进行石漠化生态修复试验基地.采用遮阳网、喷灌设施等人工辅助措施模拟石斛生存环境,建立了试验基地500亩.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束花石斛晴天光合生理生态指标,结果:束花石斛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存在"光合午休"现象,Pn在PAR达800μmol·m-2·s-1时为最高,随PAR继续升高而降低,Pn
以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区域石面生长的反叶扭口藓(Barbula fallax Hedw.)、穗枝赤齿藓(Erythro-dontium julaceum (Schwaegr.) Par.),土生真藓(Bryum argenteum Hedw.)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其抗氧化酶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氧化酶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阴离子(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