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圈产业发展模式的生态化转型及其规制安排--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为例

来源 :第五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E1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城市圈获批国家级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意味着城市圈的发展目标、产业发展模式及其转型的规制安排等,亟需重新思考和定位。本文首先依据“两型社会”的内涵和核心要求,阐明武汉城市圈此轮改革试验的新意不在于建设一般意义的城市圈,而是在于建设一个宜居生态城市圈,并简要分析了生态城市圈的本质特征及其三大建设原则,以及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宜居生态都市圈面临的诸多现实难题。其次,本文认为,产业生态化既是宜居生态都市圈的物质基础,又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技术保障。针对目前武汉城市圈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普遍存在的重视产业一体化,忽视产业生态健康的倾向,文章强调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在于产业一体化,更取决于产业生态化,进而扼要分析了产业生态化的内在要求和现实意义、传统产业系统反生态特征的后果,以及城市圈实现产业发展生态化转型的基本路径。文章最后鉴于市场机制无法解决资源环境的外部性问题,特别强调产业发展模式的生态化转型,尤其有赖于政府完善的规制安排,才能使其外部性内部化,并在借鉴国内外经验基础上,着重从调整资源环境价格、完善生态保护制度体系、建立产业转型利益共享和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资源节约和生态友好型政策工具,以及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参与的共同治理结构等五个方面,阐述自己的思考及有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关系到我国前途命运和公众长远利益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四川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既面临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又面临资源、环境的严重束缚。本文立足四川,着眼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分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现实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制定发展规划;实施定额管理、统筹城乡互动,提升集约发展的综合效
外来有害生物威胁新传入地的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功能,引起物种的消失和灭绝。本文阐述了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和外来有害生物进入我国的渠道,从而提出了预防和控制外来物种对我国森林造成危害的措施。
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推进“两型社会”和生态健康建设。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发展模式禁锢了一些人的思想,举办生态健康论坛对帮助人们建立践行科学发展观与推进“两型社会”和生态健康建设关系的正确认识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特别是我国土地和环境的承载量均很重,要保证全国人民的一定生活水平并维持生态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外
本文从水生态基准的基本概念、发展意义、保护目标、数据需求和推导方法学等各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水生态基准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建立我国水生态基准的技术路线和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并结合太湖水生态特征,研究了三种取代酚的水生态基准,通过实践来验证所提出建议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简称“中线源”)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淡水资源战略基地之一,是国家战略资源的承载地和全国水源保护最为敏感的地区,直接关系到华北特别是京津等地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我们在辨识中线源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和生态位势的基础上,吁请在中线源建立以水生态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全国生态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生态试验区”),提出进一步明确中线源的国家战略功能定位、加大对中线源的财政转移支付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太湖地区爽水型水稻土(无锡安镇)和囊水型水稻土(常熟)磷素地表径流流失状况及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磷处理(P30/P20)水平下,爽水型水稻土2000/01年度地表径流磷(TP)流失量为603.2g P ha-1 yr-1,2001/02年度为1148.9g P ha-1 yr-1;而囊水型水稻土2000/01年度为679.5 g P ha-1 y
洪湖是湖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在区域环境和生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过度开发利用,洪湖湿地近年来出现湿地退化、功能退化的趋势,其生态健康面临着威胁.本文在生态健康理论指导下,建立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将洪湖湿地生态系统分成湿地生态特征子系统、功能整合子系统和社会经济环境子系统3个子系统,24个指标,运用特尔斐法对各指标进行了权重确定,采用改进了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洪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结果为洪湖湿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著名的水生生物宝库,也是连接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长江口地区地处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交汇处,水生生物多样性丰富,在中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流域内排污量逐年增加,长江河口水质呈现下降趋势,长江口附近的东海水域已成为赤潮最严重的海域之一。随着流域内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及一大批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将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对长江口的
目的:环境污染健康损害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通过建立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揭示环境质量发展变化的规律,降低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影响,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本文旨在全面地了解环境污染健康损害问题,并构建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评价指标体系,从而系统、准确、定量地判断损害程度;方法: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搜集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概括,总结环境污染健康损害现状,
在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崛起的内蒙古自治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足本区、煤电为主、多元发展、节水环保的方针,以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争取经过五至十年的发展,把内蒙古打造成21世纪中国重要的新型能源战略基地,发展以低碳化新型能源为代表的低碳经济产业,努力打造发展低碳经济的六大基地,构建资源节约型